【學子風采】“導彈兵王”王忠心
前段時間的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2015年1月21日,習主席視察第二炮兵某基地,當他在軍史館內看到一名普通士兵的照片時,立刻說“這個兵我認識”。咦?被習主席一眼認出的老兵是誰?2月4出版的《解放軍報》披露,他是獲得第二炮兵“十大優秀士官”榮譽的王忠心。

王忠心是安徽休寧人,1968年9月出生,1986年12月入伍,目前是第二炮兵96213部隊技術營測試一連控制技師、一級軍士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入伍29年來,王忠心如今能夠操控3種型號導彈,精通19個導彈測控崗位,執行重大訓練任務25次,參加實裝操作上千次無差錯,先后兩次榮立三等功,連續10年被評為“旅技術骨干”,2次被評為“基地技術尖子”,他的榮譽數不清!
他的言論讓人感動:1.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要被部隊淘汰;今天不學習,明天就要被專業拋棄。2.我做的都是自己應該做的工作,盡的全是自己應該盡的職責,我參軍入伍的初衷就是對得起這身軍裝。3.我選擇當兵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看到村里不少小伙在部隊有了出息,我也想在部隊干出名堂。

下面是《解放軍報》的報道全文:
走進某旅技術營測試一連榮譽室,最醒目的地方貼著兩張照片:一張是2012年12月5日,習主席在會見第二炮兵第八次黨代表大會代表時與王忠心親切握手。另一張是2013年3月11日,習主席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后,親切接見包括王忠心在內的部分軍隊基層人大代表。
站在照片前,王忠心說,這是他終生難忘的兩個時刻。他回憶:“前后不足4個月,主席兩次握著我這樣一位普通士兵的手,太激動了!喜訊傳到安徽老家,鄰居們紛紛向我70歲的母親道賀:‘這娃真有出息!’我清楚記得,主席第二次接見我,問得很細,包括我的年齡和服役時間。聽完我的匯報后,主席語重心長地說,‘部隊建設需要更多像你這樣的士官技術骨干。’”

王忠心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作為技術骨干,王忠心是部隊的“金牌號手”,也是官兵心中的“兵教頭”。入伍29年,他操作過3種型號導彈,系統掌握了測控專業全部19個號位的操作本領,多次執行重大任務,實裝操作1200多次,沒下錯一個口令、做錯一個動作。
這兩年,王忠心由操控臺號手轉為測控專業指揮。他的一舉一動,直接關系著每次導彈測試的成敗。
“號手就位!”在導彈測試大廳,記者親歷了一次測試。只見身著白色工作服的王忠心一聲令下,操控臺、主機、副機等號手迅速走上操作崗位。記者發現,王忠心臉龐消瘦,已有了不少白發,不禁想起他說過的話:“今年我已經47歲了,將達到士兵最高服役年限,服役的日子屈指可數!”

王忠心今年已經47歲了,將達到士兵最高服役年限,服役的日子屈指可數
雖然服役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想著主席的殷殷期盼,王忠心絲毫沒有松懈,全力培養更多技術骨干。訓練間隙,戰士們紛紛講起了王忠心幫帶自己的故事。
中士李世文說:“測控專業是導彈部隊最難的專業之一,有數十臺儀器設備要會操作,上千條操作規程要記熟,剛接觸到專業那會兒,我一下子懵了。”
李世文做了一個沮喪的表情,接著說:“還是王班長有辦法,他把控制專業的主要電路圖逐一分解成若干個小電路圖,對照每張小電路圖和相應的儀器設備,逐一給我講工作原理,然后再把一張張小電路圖,組合復位成一張完整的系統電路圖,我們都稱之為‘王氏學習法’。”

想著主席的殷殷期盼,王忠心絲毫沒有松懈,全力培養更多技術骨干
李世文的話音剛落,中士李宇航把夾在訓練筆記本的一張紙抽了出來。這是用黑膠帶粘在一起的4張A4紙,上面密密麻麻地畫滿了各種開關按鈕和指示燈。
見記者有些不解,李宇航激動地說:“這是王班長特意給我畫的。我初中畢業,去年5月調入連隊,之前從事電工專業。根據我的情況,王班長繪制了這張‘紙面板’,讓我隨時隨地對著學習,在短時間內便學會了操作控制臺。”
望著李宇航手中的“紙面板”,中士王剛遺憾地對記者說:“王班長給我的東西,被我不小心摔碎了。”
是什么?記者不免有些好奇。王剛說:“我剛來測試一連時,鄉音很重,訓練時口令說不清楚。導彈測試,口令不過關怎么能行!王班長給我一塊方形鏡子,讓我每天對著鏡子看口形、練口令。后來,我的口令過關了,鏡子卻不小心摔碎了。”

王忠心帶出了“部長徒弟”——基地裝備部副部長王治基
這時,連長張開雄悄悄地說:“這幾位戰士,都是王忠心新帶的徒弟,起初個個起點低、底子薄,現在人人都是測控專業的骨干號手。”
采訪期間,王忠心帶出的“部長徒弟”——基地裝備部副部長王治基,正好來旅里檢查工作。他說:“你別看王班長平時話不多,一走上講臺立刻就像換個人,侃侃而談。”
王治基回憶:“從1995年至今,全旅每年新分配干部專業集訓、每期技術骨干集訓、每批新號手操作培訓,王班長既是測控專業理論的首席教員,又是實裝操作的“總教頭”。我大學畢業剛來部隊時,他多次給我上過課,幫我講解專業難題。”

2013年,王忠心獲選全軍和武警部隊“百名好班長新聞人物”
“此次測試,大廳內的20多位號手,全是王忠心的徒弟,”旅副參謀長呂慶坤插話說,“這些年,王忠心先后帶出217名測控號手,其中45人成長為基地技術尖子和旅技術骨干。值得欣慰的是,在他的示范帶領下,旅里培養了一個由27名高級士官組成的技術骨干群體,為我新型導彈形成戰斗力提供了人才支撐。”
在王忠心宿舍,記者看到他收藏的兩份材料:《關于調整完善士官政策制度的幾點建議》和有關部門《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9557號建議的答復》。
王忠心說,這是他去年3月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時遞交的建議。仔細翻閱,從一線士官面臨實際困難、士官管理方式、評價體系到優化管理使用激勵機制、加大就業創業保障……既有士官隊伍建設的矛盾問題,又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策。
眼下,今年的全國兩會又將召開。訓練之余,王忠心忙著找戰士座談,撰寫著新的建議。他坦言:“現在我就一個心愿:在有限的軍旅生涯里培養更多的技術骨干,多作一點貢獻,不辜負習主席的關懷與囑托!”

這些年,王忠心先后帶出217名測控號手,其中45人成長為基地技術尖子和旅技術骨干

王忠心與家人在一起
2016年3月,王忠心從國家開放大學八一學院院長張一塵手中接過大學畢業證書,這位30年兵齡的一級軍士長激動不已。
王忠心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僅有的四名士官代表之一。自從當選人大代表后,為了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職責,當好基層官兵的代言人,2013年,他決定報名參加八一學院士官遠程教育學習。在兩年的刻苦學習中,他的每門功課都一次性通過,順利取得了國家開放大學頒發的行政管理專業大學畢業證書。
“這要感謝八一學院的培養。它開展的士官遠程教育適合基層官兵的學習需求和部隊軍事職業教育的需要。八一學院是我的母校,我是這種先進教育形式的受益者。希望八一學院再接再厲,在新一輪軍隊改革中培育更多的復合型優秀士官人才,為部隊軍事職業教育作出更大貢獻。”王忠心說。
八一學院是按照中央軍委關于人才建設的決策部署建立的專門針對士官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的新型高等院校,開展16年來,已有20余萬官兵參學、10多萬士官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文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人才發展的路子。
目前,學院開設了軍事法學、軍隊基層管理等4個本科專業,軍事物流學、營房管理等9個專科專業,還開設了物流師、汽車維修等8個職業資格培訓專業,基本滿足了士官軍事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多種需求。已在全軍建立教學站點1200余個,形成了以學院為基地、遍及全軍各軍兵種的士官遠程教育體系。涌現了一大批像王忠心、何祥美、宗道輝等英模學員代表,有力地促進了部隊士官人才隊伍能力素質的提升。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