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電大駐村第一書記張基斌:繪制精準作戰圖 發展產業助脫貧

用紅色、綠色等不同圖例,清楚直觀地標記著全村建卡貧困戶、低保戶、特困戶、河流、道路、花椒基地等,前不久,一張精心繪制的脫貧攻堅作戰圖,掛在了潼南區雙江鎮丁溝村便民服務中心。
繪制這張圖的是半年前由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推薦,市委組織部選派到丁溝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張基斌。
“這張圖不僅是地圖,更是一張發展藍圖。”張基斌說。
300余人次的走訪后 繪制“作戰圖”
“丁溝村距潼南城區17公里,全村共700戶2046人,現有建卡貧困戶70戶255人,占全村總人口12%。”張基斌說,自己在學校擔任的是團委副書記,從“教書人”轉變為“扶貧人”,第一個難題便是全村建卡貧困戶住在村上哪個位置、如何找到他們,方便下步工作。
帶著這個問題,張基斌每天叫上村支書、駐村工作隊員,逐社逐戶逐人逐項走訪摸排。在走訪過程中,他產生了繪制一張地圖的想法。
于是,他在草稿上畫出主路再畫上河流、入戶路等,最后標注貧困戶位置。就這樣一天接一天、一戶接一戶、一張圖接一張圖的精心打磨,在歷時半年、300余人次的走訪后,張基斌將全村的情況繪制到這張脫貧攻堅精準作戰圖上。
多種渠道 助力村里發展花椒產業
鄉村振興的基礎是產業振興。近年來,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村內閑置地越來越多。能不能把村民閑置的土地流轉出來,發展產業?
張基斌多次往返于村幫扶企業,并到江津區石門鎮現場學習考察,結合村里現有基礎,經村支“兩委”反復商議,最后大家決定種植花椒。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目前丁溝村已經流轉土地700多畝,栽種花椒600畝,帶動受益133戶人,其中貧困戶17戶70人。3年后項目初步建成時,預計年產30噸干花椒,可創農業產值收入150萬元。
為了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參與花椒種植,張基斌還組織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大學生到村參與花椒種植項目,以花椒項目參加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該項目獲得重慶賽區銀獎,為產業發展接續更多資源。
為了管好育好花椒,產生更好效益,張基斌還聯系市農科院專家到村指導花椒種植,協助成立了經濟聯合社,制定了一系列種植管理規章制度。
踐行初心 做“理實一體”的扶貧人
談及半年來的扶貧工作,張基斌說,“脫貧攻堅,需要集體的共同努力。我們也堅持服務本位的思想,一心給村里人辦實事。”比如硬化7個村社的公路9.3公里,方便村民出行;對村民反映的2015年扶貧修建出現漏水、開裂問題的5口山坪塘進行集中整治;組織開展戶戶參與的村居院落整治暨“清潔戶”“文明院落”評選;豐富群眾生活;積極推進“廁所革命”,全村力爭改造完成100戶三格式化糞池廁所,提高村民清潔衛生意識。
這場脫貧攻堅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很多事要做,張基斌說,自己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給村民、給村莊帶來更多的變化。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