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電大學子風采——“雙創”靚鄉村 電大校友成一方致富“領頭雁”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是一所運用網絡、移動終端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遠程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自1979年創辦以來,長期堅持面向基層和農村辦學,迄今已培養畢業生90余萬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留在了基層和農村,成為該省各地“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性人才。2016年,四川電大在全省各地尋訪推選了130余名畢業校友和在讀學員,他們長期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甘于奉獻,成為四川電大110萬名畢業校友和在讀學員的杰出代表。
“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巴中電大南江分校學員汪其德的夢想。2004年,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回到家鄉帶領當地百姓共同創業,如今成立的南江縣五郎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已發動周邊群眾3125戶,入股資金1334.5萬元,帶動農戶發展養殖南江黃羊8萬余只。一步步走過來的他,已經成為群眾眼里名副其實的致富領路人。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同步小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的同時,他更明白了“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2016年春他走進南江電大,成為法律專業的一名新生。
同汪其德一樣,在“雙創”的背景下,不少新一代農民扎根農村創業,帶領父老鄉親奔康致富,成為一方發展的“領頭雁”。他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紛紛走進電大,提升再造,彌補曾經缺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成都的朱玲英,綿陽三臺的劉世偉,內江威遠的羅明,自貢富順的魏大棋,廣元旺蒼的殷志偉,巴中平昌的李浩峰,自貢的虞桂蘭、王蟻棚、馮正桂……都是從電大走出來的校友,經過知識的洗禮,創新致富路子,成為邊遠山區農民脫貧的引路人;創辦實業,建設秀美家鄉,為當地農民增收作出了貢獻。
47歲的內江人羅明2000年創建四川百勝藥業有限公司,為了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來到內江電大威遠分校學習藥學專業。今天百勝的產業已拓展涉足醫藥、教育、服務業等,企業在壯大,但他積極為家鄉建設和帶動地方農民致富的初心始終未改。利用公司資源優勢,以無償提供種苗、指導種植、保底收購的形式,鼓勵、帶動農民種植中藥材,為民增加收入。至今,共帶動農民1500余戶參與種植,中藥材種植面積4000余畝。同時,為彌補技術、管理人員的不足,先后由企業出資20余萬元,鼓勵支持企業員工參加電大函授班學習和送外培訓。
始終把帶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作為產業拓展的基本點,四川肥神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綠食佳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虞桂蘭,以農業工廠化及果蔬冷藏為核心,采用大農業內部循環利用模式、“公司+基地+專合社+農戶”的帶動發展模式,“龍頭企業+大園區+小業主”的產業拓展模式,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引導農民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因事業發展之需,已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她于2008年報讀了自貢電大榮縣分校會計學專業,白天忙管理,晚上忙學習,2012年7月畢業,被評為電大優秀學員。她還先后派出自己公司30余名員工到電大學習,分別就讀電大畜牧獸醫、財會、法學、物流等四個專業。報讀電大成就了虞桂蘭的事業,她又回報社會,引領一方老百姓創新創業,成為當地老百姓致富的“領頭雁”。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