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學故事】有一種感動叫“被尊重” (本文獲國家開放大學“我的教學故事” 征文活動優秀獎)
作為教師,最值得驕傲和感動不是“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的滿滿收獲,而是在你的課堂上有求知欲望的眼睛望著你。教師是一個偉大的職業,是因為承載著“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同時,教師又是一個卑微的職業,因為有時候教師的“尊嚴”被摧毀得蕩然無存。
我是一名專業的文秘專業的教師,這個學期,我接任13秋工商班的《公關關系學》,作為大專日班的學生,本來就懶散、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差,加上這是他們的最后一個學期,下半學期就步入社會實習,因此他們更加肆無忌憚,為自己的散漫放縱找個“冠冕堂皇”理由。
上課之前我已經向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摸清了他們兩個班的情況,2班較活潑,但是紀律渙散,話多;1班較沉默,愛睡覺,死氣沉沉。第一次上2班的課,我便被氣得跳腳。當我踏上講臺,學生仍然保持原狀,講話的繼續講話,睡覺的還是趴在那睡覺,吃東西的還在肆無忌憚地吃。我提高聲量喊了句:“上課”,然后他們極不情愿地站起身來緩緩起來喊:“老師好!”,聲音拖拉,毫無生氣。雖然我內心很不高興,但是我在心里安慰自己,第一次上課,大度一點!可是接下來的課堂,簡直讓我“吐血”,我完完全全被當成了“空氣”,全程似乎都是我在自導自演,下面的學生有的趴在那里呼呼大睡,有的還拿出手機玩,有的在看其他課外書,有的在發呆,在聽課的同學寥寥無幾。我拋出的問題,下面一片寂靜,幾乎沒人愿意思考,更別提有人舉手回答。雖然我有心理準備,已經知道他們的狀況,可是真實面對這種課堂狀況,我真的十分生氣。我想暴怒,把他們狠狠罵一頓,千萬頭怒發的野馬在我內心奔騰,隨時都會爆發出來。可是我極力地把怒火壓制下去,我停下講課,靜靜地站在講臺上,由于我停下聲音,課室顯得格外寂靜,學生抬起頭,好奇地看著我。過了很久,我問:“你們有沒有工作過?”這突如其來的提問讓學生很訝異,他們大部分同學都在外做過兼職,他們紛紛回答說有,我說:“如果你是老師,站在講臺上的是你,下面的學生都是你們這樣的狀態,你會什么感覺?”這時小A大聲說:“我會狠狠罵他們”,這時全班哄笑。我繼續問:“你們是不喜歡這樣的上課形式嗎?”學生沉默。過了很久,有一個微弱的聲音響起:“不喜歡這么沉悶的上課模式”。我心扎了一下,心想:“原來我給他們的印象是“沉悶”?然后我說:“那請你們寫下希望老師如何上課的建議。現在,我尊重你們,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把知識傳授給你們,并且愿意接受你們的意見,那么你們是不是也應該尊重一下教師的勞動成果呢?這是對老師的基本尊重。”
這堂課,我向他們收集了他們喜歡怎么上課的信息,他們喜歡輕松、愉快地學習,不喜歡沉悶枯燥;喜歡老師風趣幽默,不喜歡老師嚴肅呆板;喜歡課堂上有討論、有視頻看、有小組活動、偶然穿插游戲。他們真的是太貪心了。我認真地思考并總結自己的教學方式,確實,由于教的《公關關系學》這門課程都是理論知識,于是我照搬書本的理論知識,毫不考慮學生是否樂意接受。于是嘗試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我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大專的學生接觸的知識面廣,思維活躍,敢想敢說,只是他們對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懶于思考、懶于表達而已。每次課,我都做足備課準備,搜集大量的案例,或身邊的事情,或網上的新聞,或企業的要聞等,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此外,我也搜集了相關的視頻給他們觀看,拋出問題讓他們思考回答。其次我還結合生活實際,給他們講述身邊的公關案例,或者讓學生搜集身邊的案例,讓他們來聊聊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公關。總之,課堂緊密貼近生活案例,讓他們有話可講,愿意講,愿意跟隨老師的步伐融進課堂當中。
印象深刻的,是“大眾傳媒”那節課。我布置了一項任務給他們,要求他們為身邊的某一物品打一則廣告,用手機拍攝視頻或圖片,立意創意不限。我原以為他們像以往一樣懶得動手,但結果卻出人意料,他們都用心地完成了這份作業,自己做主角、找道具、整理廣告詞、配音樂,他們還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了視頻編輯,讓整個廣告流暢富有新意。當我欣賞著他們的創意廣告時,由衷地佩服他們的創意和勇氣,沒想到他們能花那么多心思把任務完成得這么好。我把他們的廣告作業在其他班級播放,得到了其他班級同學的贊賞,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完成類似的任務。靈活的課堂模式激起了學習的興致,課堂上不再是睡趴一片,也鮮少同學低頭玩手機、看課外書。每次看到他們在課堂活躍的身影,我便由衷地感動,我慶幸第一節課不是對他們大發雷霆,而是從他們需求的角度出發,尋求共同可以接受的授課模式。
每每別的老師談論:這兩個班太難上了,每次上他們的課都會死亡腦細胞無數,上完課都會心情不好。我都會淡淡而笑說:“還好”,不是我的教學功底如何強,不是我調侃的能力如何好,而是我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創造適合他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得到他們的回應。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條件下,才可能自我教育。學生對自己越是尊重,他對你在道德上的教誨與關于應該如何進行自我教育的指導,就越聽得進去,接受得快。如果學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對你的教育和規勸就會充耳不聞”。所以每次上課,我在上面講課,看到下面是學生滿眼的求知欲,我就有大大的滿足感,這也是他們對我教學的最大尊重。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