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標兵】陳亞薇:滿腔熱情獻教育 一心一意育人才
編者按:國家開放大學日前授予何曉紅等10名教師“國家開放大學師德標兵”榮譽稱號,授予謝娟等84名教師“國家開放大學師德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本網專欄陸續展播10名“國家開放大學師德標兵”事跡,以期在辦學體系倡導、營造良好師德風尚,引導全體教職工以先進為榜樣,自覺對標對表,不斷提升職業道德修養,為把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開放大學做出應有的貢獻。
陳亞薇是江西開放大學經濟管理學部專任教師。在7年多的從教生涯中,她時時以一個優秀共產黨員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志,深受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的好評,多次得到各種獎勵。
一、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努力提升教學效果
陳亞薇始終堅定教師是立校、強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從踏入江西開放大學的那一刻起,她便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認真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嚴格按照黨的教育政策、根據教學大綱認真教學,為人師表,全心全意做好教書育人工作,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自2013年加入江西開放大學以來,陳亞薇一直從事一線教學和管理工作,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教育和教學經驗。她先后管理《管理方法與藝術》《領導科學與藝術》《茶葉市場營銷》《茶館經營與管理》等4門開放教育課程,目前任職江西開放大學成人教育電子商務專業主任、高職電子商務學院教研室主任等職務。
陳亞薇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時刻要求自己牢固掌握所授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熟悉相關學科的文化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精通業務,精心施教,把握好教學的重點難點,認真鉆研教材,探索教學規律,及時進行總結與反思,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認真對待每一堂課、每一位學生,不斷追求更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陳亞薇針對開放教育學生的學情特點,結合信息化教學設備,不斷探索前沿的現代教育教學方法,積極使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以實現遠程與面授同等的教學效果。陳亞薇主要借助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和江西省終身學習網打造強大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為學生的線上學習奠定良好的資源基礎;借助釘釘平臺開展網絡直播課堂教學活動,利用釘釘的直播、打卡簽到、互動面板、語音連麥、直播回放、文件傳輸、查看數據等功能保障課堂教學實施和教學效果;借助QQ平臺輔助教學活動,為學生安排個性化、一對一教學輔導、課后答疑、實時互動等環節,使學生更好地消化所學知識。教學活動綜合三大信息化教學平臺,并配以強大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采用自學為先、教師解惑為后,通過“以教導學、以學促教、先學后教、實訓反饋”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同時,她擅長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小環節、思政主題實訓作業、互動討論專區等模塊,由表及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主流的價值觀,把家國情懷自然融入到課程的方方面面。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造成巨大沖擊,陳亞薇在面臨課程由面授轉向線上的過程中,努力克服線上教學可能遇到的重重困難,精心設計碎片化、生動化的教學環節,不斷鉆研疫情期間的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之間的融合運用,并制作出一套優質精良的在線多媒體課程資源,利用多種在線教學平臺,采用“線上資源自學+直播課堂重難點解析+直播討論+課后輔導”的模式完成特殊時期的教學任務。期末考核數據顯示,疫情期間,陳亞薇所教授的課程實現了與面授幾乎同等的教學效果。
二、“六層級育人金字塔”助力人才提質創優

陳亞薇在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每個學生都是具有潛力的個體。為了最大程度挖掘學生潛能,力爭實現人才的最佳培育,她針對每屆學生都設置了“六層級育人金字塔”人才培養體系,實現普通學生、優質學生的差異化培養。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第一學年通過課堂教學努力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通過面授和線上教學的方式盡可能為學生奠定良好的知識和技能基礎;第二學年選拔有意向、有興趣和知識技能水平較好的學生進入到校級競賽和創業小組中,通過初級競賽和創業過程,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實現部分學生的進階培優;第三學年在前期培優學生的基礎上,繼續選拔實力突出且有興趣的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技能競賽和創業大賽以及真實項目創業孵化團隊中,實現專業教學中最優質人才的聚集和培養。


目前,該金字塔育人模式已施行6年,陳亞薇帶領著學生團隊在全國、全省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和創業大賽中獲得國家級特等獎1項、省級特等獎2項、國家級一等獎2項等,開展校內創業項目孵化3項。期間培養出的中高階人才大部分都已獲得優質的就業方向或創業成績。該育人模式也獲得2019年江西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三、踐行課程思政,教育反哺社會
2015年,懷揣著一顆“傳遞贛農文化、服務農村經濟”的初心,她通過江西電大“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帶領電商專業創業團隊,與婺源縣長溪村村支書、“一村一”計劃學生戴向陽同志展開對接。在經過10余次的實地走訪和調研后,她們發現長溪村作為一個千年古村落,擁有優質的生態資源,但村莊閉塞的地理位置、落后的交通,導致經濟發展極度滯后。她的團隊為破解這一困境,另辟蹊徑,決定利用自身所掌握的電商知識和教學技能,幫助這個極具發展潛力的鄉村。


陳亞薇帶領團隊依托豐富的電商行業培訓資源和教學資源,采取“線下雙創基地建設+人才培養+電商項目及產品對接”的模式,多年來,努力打造農村產業實踐聯盟,既達到服務地方鄉村和特色產品的目的,又有效解決了農村電商創業人才回流和發展的問題,線上線下帶動江西農業電商服務體系建設,同時在電商扶貧過程中,還漸漸形成了“思政育人、專業育人、創業育人”的農村人才培育體系。
(一)通過對“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典型學員的創業培育,實現新興電商技術與鄉村扶貧相結合,促使鄉村發展緊跟時代前沿


在對長溪村的項目培育過程中,陳亞薇帶領的團隊決定以鄉村文化為發展視角,以鄉村特色和文化為立足點,采用“一對接+兩挖掘+三渠道”的幫扶模式,即積極對接鄉村旅游合作社,深度挖掘鄉村獨有特色和文化,通過線上商城、移動新媒體、互聯網分銷三大渠道,打造線上鄉村文化爆點和鄉村特色IP,實現國家大力提倡的“一村一品,一村一韻”新農村建設,引流線上粉絲至實地旅游和打卡消費,以鄉村旅游同時帶動相關農產品和文化衍生品的銷售,最終實現農民提質增收、鄉村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的多方共贏效應。


通過多年的堅守與努力,她們成功將長溪村的生態美景、古樸文化、高山綠茶等特色推廣到大眾視野中,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通過電商和互聯網渠道認識到這個魅力鄉村,慕名前來體驗鄉村旅游生活。截至目前,教學團隊為長溪村打造的線上商城綜合銷量超40萬元,微店精準客戶624人,成立的微信公眾號持續運營并獲得穩定粉絲5.3萬人,抖音粉絲6.2萬人,短視頻獲贊87.3萬。通過這些做法,她們成功為長溪村打造出紅楓旅游+高山綠茶的獨有標簽,使長溪村從此踏上互聯網+鄉村旅游的致富道路。
多年來,陳亞薇帶領的電商團隊持續服務于長溪鄉村旅游項目,截至2019年底,長溪年游客接待量超過14萬人,僅秋季接待游客就達6.5萬人,全村單旅游收入約248萬元。村民們紛紛效仿開起農家樂旅游,全村目前擁有農家樂89家,從業人員260余人,同時利用鄉村旅游項目吸納村中貧困戶56人。另外,生態旅游和網絡營銷也帶動了當地農副產品的銷售,全年有機高山綠茶通過電商渠道銷售超過4000斤,每年光茶葉一項給全村2000多村民增收340元/人,土蜂蜜由過去15元/斤漲至100/斤。
(二)農村電商扶貧+電商扶智雙管齊下,激發返鄉創業者潛能,促進“思政育人”“專業育人”“創業育人”理念向農村基層下沉

陳亞薇帶領團隊在幫扶長溪村實現電商旅游致富的同時,顯著的經濟效益也在吸引眾多在外務工者返鄉創業。她們的團隊也不忘“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要想讓長溪村踏上長久的、持續的致富之路,光靠團隊的幾個人扶持是遠遠不夠的。“扶貧先需扶智”,在幫扶過程中,不定期舉辦電商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由她帶領的團隊提供技術培訓,同時聯合校企合作中優秀的創業導師,針對村中的返鄉創業者和村中有志青年進行電商專項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使其掌握電商政策、網店視覺設計、網店客服、網店運營推廣、公眾號運營、短視頻推廣、直播推廣、電商文案策劃、內容營銷等多項技能以及電商創業前的理論輔導。她們正是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積極幫助鄉村創業者們,解決他們在創業路上遇到的技術難題,提升返鄉創業者們的創業信心和成功率。
(三)電商教學與電商扶貧深度融合,更好地打通和銜接專業教師教學水平與社會現實需求的軌道
通過長溪案例,陳亞薇帶領學生團隊深入農村一線,通過“農村特產走進電商課堂,電商團隊走進貧困農村、農村學生走進農戶家”等活動,積極組織寒暑假下鄉、農村電商培訓班、農產品上網、現場技術指導、農村創業項目孵化、農村扶智援建等項目,將專業課和農村元素相融合,將實踐課和農戶元素相融合,將創業課與農產品元素相融合,緊扣農村、農戶、農產品三大要素,加強普通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發展。


多年來,陳亞薇帶領的教學團隊所有師生均多次前往江西省內各縣域基層和鄉村進行實踐基地考察,并積極挖掘更有價值的基層創業項目,幫助更多渴望電商創業的青年才干實現他們的夢想。截止目前,團隊已成功孵化婺源長溪鄉村旅游、里官亭優質農產品、婺源王村有機綠茶、鄱陽品質土雞等多個農村電商創業項目,項目負責人大多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電商創業者,獲得全國多家知名媒體的報道。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