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百年華章 開創百年基業——獻給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2021年,將是中國歷史上至關重要的年份,既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的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后全面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局之年。在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我們又迎來了中國共產黨的100年華誕。
伴隨著一幕幕前赴后繼勠力拼搏的場景,伴隨著一曲曲亢勁有力催人奮進的贊歌,我們黨走過了100年的風風雨雨,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誕辰來臨之際,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應該是感動和感激。
100年前那個《覺醒年代》,在一群歷史先賢的不懈努力下,科學和民主終于成為了中華民族的首要追求,但是,巴黎和會,又使中國人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我們不能只是反封建,還要號召全體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經歷了新文化運動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洗禮,在風雨如磐的舊中國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她像一盞明燈沖破了漫漫的黑夜,像初升的朝陽給沉睡的大地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從她誕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上的人們有了主心骨,中華民族更是有了堅實的脊梁。馬克思主義經過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成了中華民族的革命法寶,中國人民在革命和斗爭中探索出了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得更加適合中國發展的新的革命道路,在一代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前赴后繼的不懈努力下,在黑暗舊中國的灰燼中聳立起一個嶄新的新中國。100個風雨春秋,100年奮斗不息,中國共產黨歷經滄桑,經歷了初創時的艱難、北伐戰爭的洗禮、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戰爭的硝煙、解放戰爭的炮火,以及社會主義改造建設和改革開放等歷史階段,中國共產黨一次次面臨重要的歷史抉擇,又一次次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和勝利。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霏霏雪雨,還是井岡山太行山的腥風血雨,不管是延安窯洞的斜風細雨,還是改革開放的驚風急雨,中國共產黨同全國人民始終緊緊地團結在一起,與中華民族命運的脈搏一起跳動,從單薄走向厚實,從年輕走向成熟,從二十世紀走來,駛向二十一世紀。
回望中國共產黨走過的百年路程,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情無不感慨。
我們仿佛又看到了南湖畫舫的“一葉扁舟”,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雄獅,撥開了數百年來籠罩于千百萬仁人志士心頭的迷霧,高舉著共產主義的偉大旗幟,點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從此,炎黃子孫們的理想有了歸宿,中國共產黨終于成了億萬革命者的行動指南。悠悠長夜下終于亮起了一顆耀眼的啟明星,它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指引著中國前進的方向。
在那災難深重,血雨腥風的漫漫長夜,是中國共產黨撥開華夏大地重重迷霧,激勵著華夏兒女,為了民族的自由獨立,拋頭顱、灑熱血,將共產主義信念的火種灑向大地,用理想的火炬照亮強國之路。萬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渾壯麗。歷史的長河因此而波瀾壯闊,豪情萬丈。
我們越來越深刻地理解了夏明翰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理解了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中吶喊的:“人一定要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不要被一時的困難所嚇倒。”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位女黨員繆伯英在生命垂危之際依然感嘆:“既以身許黨,應為黨的事業犧牲,奈何因病去世,未能戰死沙場,真是恨事。”
驀然回首,感慨萬千,新中國的建立,“兩彈一星”的發射,香港、澳門的回歸,航天事業的發展,深海探索的推進,特別是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100年的烽火歷程,100年的風風雨雨,100年的輝煌業績,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指引下,我們昂首跨越新的世紀。
回想中國共產黨百年路程上發生的故事,我們的每一個人無不被感動。
在中國共產黨100年華誕來臨之際,我們仿佛又看到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身影,他們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創辦《新青年》,發動新文化運動,倡導自由與民主,反對官僚主義、封建主義、帝國主義,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積極主動地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探索出適合中國發展實際需要的社會主義道路。
我們仿佛又看到了董存瑞、黃繼光、張思德、劉胡蘭等那些熟悉的身影,他們的名字讓我們難以忘懷,他們為了中國人民的事業,為了共產主義事業,無怨無悔的奮勇向前。
我們仿佛又看到了雷鋒的身影,他給我們留下了做人的箴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他對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熱。“雷鋒精神”鼓舞著幾輩人,教育了幾代人。
我們仿佛又看到了優秀共產黨員孔繁森,“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抗疫英雄“共和國勛章”授予者鐘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授予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時代楷模張富清、杜富國、黃文秀......他們都在演繹著一個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故事。
在平時我們看得出來,困難面前站得出來,緊要關頭豁得出去,災難時刻挺得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黨員。面對敵人沖鋒在前,把糧食節省下來讓給戰友的是黨員;在洪水暴發時挺得住,在地震發生時搶在先的是黨員;在抗擊疫情中冒著被感染的危險逆向行駛,在醫療條件艱苦、醫藥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仍能堅守的是黨員;在脫貧攻堅中派得出、留得下、頂得住、出實績的還是黨員,成千上萬個“第一書記”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中流砥柱,已經成為中國脫貧攻堅工作主力軍的代名詞。
回憶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我們每一個人更多的還應該是感激。
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到現在,風雨兼程走過了100年的路程,從一個只有幾十個人(58人)的黨組織發展成為已經擁有9000多萬名 (至2019年12月31日9191.4萬名)黨員的世界大黨,正是因為有著一批又一批時刻保持著先進性的優秀黨員。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
為了更好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絕不踏入歷史發展的魔圈,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刀刃向內,自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開展了“延安整風”運動,在西北坡就發出了“我們絕不做李自成”和防止“糖衣炮彈”襲擊的警示;開展了“三反”“五反”和一系列反腐敗運動;始終堅持反腐倡廉工作。“十八大”以來,在全黨連續開展了“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主題教育,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提出了“八榮八恥”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定并實施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制定并實施了《民法典》。黨風政風不斷向好,社會秩序日趨穩定,人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日趨展現。
憶往昔,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翻身得解放,當家做主,推翻了長期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中華民族揚眉吐氣,毅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推開“東亞病夫”的羈絆,重振“東方雄獅”的威風。
看今朝,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小康社會,在現有的條件下從根本上消除了絕對貧困,成為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創舉,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全面勝利之后黨中央又接續吹響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沖鋒號角。
展望未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共同謀劃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在已經謀劃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三步走”戰略的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將二〇二〇年到21世紀中葉這三十年分兩個階段來作出戰略安排: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21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立足現實,我作為一名具有37年黨齡、在成人開放教育戰線奮斗38年的老黨員,也已面臨退休,深諳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是,更加理解我國近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需惆悵近黃昏”。本人身為西安開放大學中層領導干部,有著多年的辦學、教學及其督導、管理工作經驗,又有著兩年的駐村扶貧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經歷和經驗,撰寫的《以黨建推進精準脫貧工作的實踐性探索》一文,獲名列國家開放大學體系45個省級分部征文評比推選的5篇優秀論文,現已編入《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論文集》。撰寫并在《中國遠程教育》《開放教育研究》《現代遠程教育研究》《西北大學學刊》《唐都學刊》《西安文理學院學刊》《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刊》《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刊》等公開以及核心刊物發表研究論文10余篇,其中一篇論文獲西安市社科三等獎,一篇論文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轉載,多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等網站全文轉載,一篇論文獲國家成人教育優秀獎,一篇論文獲全國電大優秀獎,一個課程網絡課件獲“第八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陜西省優秀獎。當前,本人還被聘為國家開放大學教學質量保障委員會評估評價委員,目睹著國家開放大學以及西安開放大學的轉型升級,從“以量圖大”轉向“以質圖強”的“創優提質”已經成為全體“開大“”的集體共識,“一流教育建標準,二流教育創品牌,三流教育履職責”應該成為教育評價的基本標準和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本人愿立足西安開放大學發展規劃與基本建設工作,與西安開放大學,乃至國家開放大學全體同仁一道,“與政策其心駕萬里長風織錦繡,挾藍圖放膽開百年基業舉虹旌。”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