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我的學習故事”演講大賽
國家開放大學“我的學習故事”演講大賽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我有幸作為總決賽的主持人參與了大賽。大賽雖然過去快一個月了,但那天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
參加總決賽的共有21名同學,他們分別講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的學習故事,雖然每個人只講了短短的8分鐘,但都感人至深,足以洗滌我們的心靈。他們身上所傳遞的樂觀、自強與堅韌深深地打動著我,更打動著現場的每一個人。
來自國家開放大學北京分部的唐志潔同學已經80 歲了,是“首鋼”退休的一名高級工程師。多年來,她一直在北京分部堅持學習英語。她不但自己學習,還將學到的英語教給周圍的老同事、老街坊,并且帶領大家組成志愿者隊伍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為中外朋友提供指路服務。她還和比自己長一歲的老伴走遍了61個國家。我在現場采訪她:“您為什么每天都這么快樂呢?”她說:“生活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有什么理由不快樂?!”我和現場的朋友瞬間被她的樂觀所感動。是啊,我們大家現在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并且趕上了我們偉大祖國難得的盛世。當下,全體中華兒女一起為中國夢而不懈奮斗,我們每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和建設者,我們沒有理由不高興、不快樂!
來自上海分部的姚武斌同學是一名腦癱患者,他是比賽最后一個登場的同學,演講得很吃力。正如大賽評委方悅老師說的那樣,“他甚至是使出渾身的力氣才能說出一個字”。身體的特殊情況,注定了姚武斌同學的求學之路是艱辛的,但就是這樣一位連說話都很吃力的同學,除了完成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習外,還在家刻苦自學了日、德、韓、法、西班牙和意大利等語言。如今他讀完了本科,成為一名職業翻譯。支撐他一路走來的,是他頑強的毅力和想擁抱世界的那份渴望。
來自廣州分部的張小敏同學小時候因為右手長了個淋巴腫瘤而不得不截肢。身體的不完整使她在生活當中處處碰壁,但她心中始終有個信念,就是她在比賽現場喊出的那句“我殘疾,但我不殘廢”。她說,殘缺的肢體給她帶來風雨的生活,但無法阻擋她在風雨中前進的腳步。“不是老天給你這個樣子,你就是這個樣子,而是應該由我自己來選擇,我可以活成什么樣子!”如今,她已是一名優秀的“廣繡”女藝人,而且一直在做義工工作,她說在她的成長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她要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在我采訪她的時候,她給我們展示了她自己當天獨立做的發型。與她的交流中,我能夠感受到她那種堅韌和不服輸,就像一株植物在頑強的生長,去追求應該屬于自己的陽光和雨露。
還有62歲和老伴、孩子一起在開放大學學習的蔣虛懷同學;還有扎根幼教戰線多年的美麗的幼兒園教師李莉;還有從一個打工仔華麗轉身為項目經理的孫延璽;還有從自己艱苦創業到成為集團公司老總的李白等等……參加總決賽的21個人,都講述了他們在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的精彩故事。
令我非常意外的是,參加總決賽的21名同學在演講過程中都是完全脫稿??陀^地講,8分鐘完全脫稿不容易,而且,我們的選手中還有古稀老人,還有腦癱患者。但回頭一想,他們講的故事都是自己的故事,都是真情的表達,所以才會如此灑脫。
大賽現場邀請了7位評委老師,其中有大學專業教授,有資深媒體人,有電視臺主持人,應該說都是“大咖”。大家都對演講同學和開放大學進行了毫不吝嗇的“盛贊”。評委老師認為,參加總決賽的同學們展現和綻放了國家開放大學學生的魅力,凸顯了國家開放大學的底氣、底蘊和底色?!霸谖覈母叩冉逃w系中,如果說清華、北大是塔尖,那么國家開放大學就是塔基,如果沒有塔基,塔尖就不存在。”評委夏天動情地說。
有很多人認為我們開放大學的學生都僅僅是為了文憑來上學的,作為一個國家開放大學總部的工作人員,平時鮮有機會與我們的學生接觸,有時候心里也會有這樣的印象。但是通過參加這次演講比賽,我改變了看法。參加總決賽的21名同學有國企退休職工、新型產業工人、身殘志堅的特殊人、新型職業農民、農民大學生、一線公安干警等等,其實大家都是由于身體或其他原因,不能或錯過了在普通高校學習的機會,最后是開放大學接納了他們。有好幾個同學是在事業發展瓶頸期,想用專業知識來解決問題,但因為工作忙、家庭負擔重,才沒能上普通全日制大學,恰恰是開放大學“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開放學習方式滿足了他們的學習需求。
大家常說,中國夢是由我們每個人的夢想組成的,而學習也是很多人夢想的一部分。國家開放大學的使命和任務,就是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形成,說到底,這就是幫助每一個想學習的人圓夢,助力我們中國夢的實現!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