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傅群峰:故鄉的炊煙
故鄉的炊煙是童年難以忘懷的記憶,是一串串熟悉的旋律,是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更是勾起我內心世界情感牽掛的線,纏繞于心頭。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是大詩人陶淵明的詩句,如此貼近故鄉的風景。
每戶冒出的炊煙,飄飄渺渺,被微風撕扯成條條銀絲,慢慢織成了灰白色的飄帶,依依不舍地圍繞著村莊。若隱若現,飄浮于人們的視線中,把村子虛幻成了仙境。佇立山頂凝神遠望,故鄉的小山村,儼然被炊煙涂抹成了一幅村野山水畫了。此情此景,幾十年來始終縈繞于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那是具有詩情畫意的天然美景,無需雕琢;那是自然散發的溫柔,無需修飾。在炊煙飄起時,每家的母親總會站在自家門口,或高處,或村口,高聲地呼喚自家的孩子回家吃飯。孩子們聽到從炊煙里傳來的呼喚,紛紛背起豬草簍,牽起牛兒,扛上砍好的柴火,沿著彎曲狹窄的田埂,迅速趕回村莊,回家吃飯。
在炊煙的襯托下,山里的春、夏、秋、冬都有著特別的自然美,每個農家小院都是美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是春的芽,春的花,春的草,春的樹,春的山,春的水,春的風,春的雨,都有著同樣的迷人。無論是夏的蛙聲,夏的蟬鳴,晨曦中的雞鳴,夜幕下的犬吠,無不交相輝映。無論是秋的金黃,秋的落葉,秋的果香,都會令人盼望。無論是冬的銀裝,冬的肉香,無不令人神往。更多的時候,炊煙是一只不愿意出門的鳥,依傍著村莊和田野,等待著的春種秋收。炊煙是一只翻云覆雨的手,它可以在云腳,在屋頂,在墻角,在窗欞,在門縫中,任意流淌。炊煙似絲似線,串起了山川河流,連接了村莊田野。炊煙是發酵在酒壇中的醇香,不論是貧窮還是富裕。炊煙是女人的五色圍裙,操持著各家的甜、酸、苦、辣等。炊煙是牽著風箏的線,無論遠行的游子,身在何處,身居何職。炊煙,是令人無法忘記的家鄉味道,永遠無法忘記的味道。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