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一所有溫度的大學—— 江蘇開放大學“殘奧奪金軍團”背后的故事
【摘要】 打破世界紀錄、打破殘奧會紀錄、獲得15枚金牌(含7枚團體冠軍金牌)——近日,隨著里約殘奧會一個個喜訊傳來,江蘇開放大學校園沸騰了。江蘇開放大學連云港分院共有15名同學“出征”里約殘奧會,最終取得了15金6銀4銅的驕人成績,占了江蘇代表團的半壁江山。
打破世界紀錄、打破殘奧會紀錄、獲得15枚金牌(含7枚團體冠軍金牌)——近日,隨著里約殘奧會一個個喜訊傳來,江蘇開放大學校園沸騰了。
江蘇開放大學連云港分院共有15名同學“出征”里約殘奧會,最終取得了15金6銀4銅的驕人成績,占了江蘇代表團的半壁江山。
江蘇省殘聯一位負責人激動地說:“這么多運動員出在同一個學校,并同時取得優異成績,非常少見。”的確,殘奧會上強手如林,能有個別運動員奪牌已屬不易,如今出現這種群體性的摘金奪銀,確實并不多見。
發現自己,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位于南京市浦口區頂山街道的江蘇省殘疾人體育訓練中心,有這樣一群殘奧健兒,他們每天晚上7點半,準時打開“江蘇開放大學”的網頁,通過輸入自己的賬號和密碼,登錄到學習界面,開始兩個小時的在線學習。他們就是來自江蘇開放大學連云港分院的殘疾人學員。大家在學習的同時,隨時通過班級QQ群和課程老師、班主任進行“面對面”交流,也可以直接在學習平臺跟老師“對話”。日復一日,每天這樣的在線學習,已經成了運動員們繁重訓練之外最好的放松。
“通過兩年的課程學習,每天的學習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我發現了另一個全新的自己,讓我更加自信地投入到訓練中去?!?/span>2014級社會工作專業的班長張變這樣說。此次里約殘奧會,張變奪得了女子乒乓球TT5級單打冠軍和團體冠軍。作為班長,張變在班上具有很強的號召力,經常招呼同學們一起看視頻資料、提醒大家提交作業、召集大家集體討論等。據了解,江蘇開放大學連云港分院的殘疾人學習中心,目前共有2014級和2015級學員40人,其中22人來自頂山街道的殘疾人體育訓練中心。濃郁的學習氛圍促使運動員們的訓練成績節節高升,學習成績更是驕人。他們有的人考試得滿分,有的人獲得國家開放大學的陽光獎學金,而做到這些對于其他普通學生來說也都相當困難。
目前,張變班上2014級所有同學的畢業設計都已提交,只要答辯通過,就能順利拿到大專畢業證書。“很期待拿到畢業證書的那一天?!睆堊儎忧榈卣f,“畢業以后,我要繼續讀本科,運動員生涯有結束的一天,但是學習永遠沒有終點?!?/span>
讓殘疾人在開放大學“圓夢”
“感謝江蘇開放大學的接納,讓我圓了大學夢。知識的積累讓我充實,學歷的提升讓我自信,這對我的訓練、比賽乃至未來一生都有重要影響?!睆堊兊耐嗤瑢W榮靜這樣說。此次殘奧會,榮靜作為中國代表團的旗手帥氣出場,在殘奧會上一下子奪得了三枚金牌。說起自己想感謝的人,除了家人、教練、朋友等,榮靜特別提到了“李老師”。
在連云港分院殘疾人學員的班級QQ群里,大家互動最多的老師,除了班主任朱莉老師,還有一位他們特別喜愛又敬重的老師——同樣身有殘疾的李建國老師。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的李建國在1980年參加高考,分數高于清華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卻因為“體檢不合格”名落孫山,來到當時的江蘇廣播電視大學(現“江蘇開放大學”)連云港分校讀成人大專。1983年,江蘇電大“不拘一格用人才”,破格留任成績優異的李建國為連云港分校教師。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李建國兢兢業業地工作,也始終沒有忘記殘疾人難以接受高等教育的傷痛。2010年,在學校、殘聯等有關部門的全力幫助下,李建國發起在連云港成立了殘疾人學習中心。該中心專門針對想要繼續深造的殘疾人進行招生,學校和連云港市殘聯在學費上給予大力扶持,每位學員只要支付十分之一左右的學費即可入學,充分鼓勵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
“沒有當時學校對我的幫助,就沒有現在的我;我所做的一切,都要歸功于學校?!崩罱▏f。正是江蘇開放大學的博大胸懷,在30多年前就敢為人先地接納了李建國,也讓李建國心懷感激,感恩社會,造福更多的殘疾人。
終身教育,讓人人都能出彩
當外界紛紛對江蘇開放大學涌現“殘奧奪金軍團”而大為驚嘆之時,江蘇開放大學黨委書記彭坤明卻淡定地表示:“這是我們多年來致力于構建終身教育的必然成果,這是偶然中的必然。我們搞開放教育,就是要讓人人都有機會出彩?!?/span>
的確,連云港殘疾人學習中心只是江蘇開放大學構建終身教育辦學體系的一個縮影。在江蘇開放大學,接受殘疾人進行高等教育的不止是連云港分院,還有昆山、鹽城等分院。從2010年開始舉辦殘疾人高等學歷教育以來,江蘇開放大學至今已招收200名學生,一批畢業生活躍在各級殘聯和社區組織,大專的學習經歷不僅讓他們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讓他們在工作中變得更為從容和自信。
除了關心殘障人士,作為教育部命名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示范基地”和國家開放大學“社區教育實驗中心”,江蘇開放大學還特別關注農村群體、老人和婦女等弱勢群體,為他們的學習和進步創造更好的條件。2014年,江蘇開放大學在全國率先開辦老年本科學歷教育,填補了老年人學歷教育的空白。目前,首屆老年畢業生通過了畢業論文答辯,他們將成為全國首批老年本科學歷教育的畢業生,其中88歲高齡的張煥國最近剛剛被教育部評為全國“事跡特別感人的百姓學習之星”。
“我們致力于辦一所有溫度的大學,不設入學門檻,不受年齡限制,各種教育無縫銜接,教育觸角遍及每個角落,為整個江蘇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毙iL崔新有介紹,在全球探索互聯網+的今天,學校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依托靈活開放的學習制度和學分儲存、轉換的學習成果認證制度、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相互銜接、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互溝通,通過探索多元化的辦學模式,逐漸形成了面向所有社會成員、覆蓋全省城鄉的辦學系統和服務體系。(2016-12-06新華日報 作者:董迅石)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