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抗疫榜樣】駱婷:慨然一躍風雪去,只把犧牲作凱旋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開放大學辦學體系廣大學生按照各地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在防疫抗疫斗爭中不畏艱險,勇于擔當,涌現出一批直面疫情、忠于職守、勇于作為的先進典型,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國開學子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精神風貌。日前,國家開放大學授予107名同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光榮稱號。本網將陸續講述部分先進個人的抗疫故事,以期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發揮榜樣作用,激勵廣大學生進一步凝心聚力,奮力奪取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不斷為黨和人民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人物簡介:駱婷,女,徐州市鼓樓區鼓樓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2019年9月至今,就讀于國家開放大學江蘇分部徐州學習中心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2020年6月,被江蘇省委表彰為“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9月,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中,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駱婷,居民口中的“小巷總理”,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她就是其中一個。離春節還有兩天,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準備過年,駱婷和她的同事突然接到街道黨工委緊急傳達的省、市、區委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精神。想到17年前抗擊非典的經歷,她瞬間繃緊了神經,立刻意識到即將到來的必將又是一場大戰大考。
舍小家顧大家,守護好社區每一個家庭

駱婷所在的鼓樓花園社區是一個拆遷安置、混合居住的老舊小區。社區出租房多、人口流動性大、人員結構復雜、管理難度大,共有53幢樓,2344戶5244名居民,其中年老體弱者占20%以上。
社區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礎環節,是打贏疫情阻擊戰的重中之重。當天晚上,駱婷迅速進入戰時狀態,連夜召集社區工作人員,商量開展社區管控、摸排等工作事宜,回到家已近午夜。駱婷的愛人擔心她,一直沒睡,了解情況后,表示明天找同事幫忙看能否為社區代購一批物資。
第二天一早,駱婷一頭扎進社區防控中,她的愛人也奔赴自己的崗位。當晚11點,累了一天的駱婷剛回到家,突然接到交警隊打來的電話,說她愛人出了車禍,正在緊急搶救。顧不得多想,駱婷急忙帶著女兒趕到醫院,在手術室外苦苦守候了5個小時。這5個小時,每一分鐘都是煎熬。
凌晨4點,手術室的門終于打開,駱婷愛人被推了出來,駱婷拉著女兒撲了過去。但是躺在擔架上的愛人昏迷不醒,醫生告訴駱婷,她愛人需要立即轉入重癥監護室,“先保命”,聽到醫生說的這三個字,駱婷的心頓時掉進了深淵。寒冬的凌晨,渾身冰冷的駱婷抱著女兒瑟瑟發抖,并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默祈禱:“孩子她爸,你一定要挺過來!”
一夜無眠,早上7點,駱婷打開微信工作群,防疫工作的信息一條接一條。一頭是昏迷不醒的人生摯愛,一頭是疫情防控的艱巨任務,駱婷心里像油煎似的。最終,她咬緊牙,狠下心,請親友幫著護理昏迷中的丈夫,自己含著眼淚,扭頭離開醫院。
回到社區后,駱婷立即帶著工作人員封堵各個小區次要出入口,只留一個大門進出,同時加急印刷1000余份宣傳告知單貼到每個樓棟、每個單元門口。大家忙得腳不沾地,顧不上吃飯,來不及休息,全身心投入工作。
這一天,駱婷特別留心口袋里的手機,怕它響又怕它不響,希望有好消息傳來,又怕傳來的是壞消息,一顆心七上八下,忐忑煎熬。
下午3點是重癥監護室的探視時間,駱婷急忙趕回醫院。愛人仍然沒有醒來,醫生告訴她,情況很不樂觀,必須馬上進行二次手術,駱婷的心一下子揪到嗓子眼。就在這時,街道通知,武漢已經宣布封城,馬上要召開緊急會議部署防控工作。駱婷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候,女兒抱住她說:“媽媽,爸爸的傷情靠醫生,你留在醫院作用不大。你是黨員、是書記,應該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我已經是大人了,爸爸這里有我在。”抱著懂事的女兒,堅強的駱婷眼淚奪眶而出。
1月26號,徐州市啟動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區委組織部第一時間向全體黨員發出“向黨旗報到”的紅色召集令,駱婷帶領黨員在黨旗下集體宣誓:“在這場疫情戰斗中,我將牢記初心,勇擔使命,自愿沖在疫情戰斗的最前線,為人民群眾筑起一道生命防線!”她帶頭在請愿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1月28號,鼓樓區出現第一例確診患者,形勢逼人。駱婷所在社區總共只有6名工作人員,每名工作人員都忙得團團轉,一人當兩人用,但人手還是不夠。與此同時,醫院也傳來壞消息:愛人第二次手術后,依舊沒有脫離危險,最壞的事情隨時可能發生。疫情當前、職責所在,駱婷在社區工作了17年,每家每戶的情況都了如指掌,老百姓認人,她是主心骨,這時候換人勢必影響疫情防控工作。怎么辦?駱婷做出痛苦卻堅定的選擇——繼續對同事們隱瞞愛人車禍的事情,堅守社區疫情防控崗位。從那時起,她沒休息過一天,早晨7點上班,最晚零點下班,醫院和社區成了她生活中新的“兩點一線”。
含淚訣別,堅守疫情防控第一線

直到今天,駱婷都不會忘記那個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入戶走訪、人員監管、門崗值守、衛生消殺,“一戶一戶過、一家一家清”,總共摸排出湖北、溫州等重點地區返徐人員、密切接觸人員100余人,居家隔離56戶。她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樣,連續幾晝夜都值守在辦公室,而她的愛人一直處于昏迷狀態,精神的、經濟的、身體的壓力接踵而來,她多想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偷偷哭一場,可她不想讓大家看到她的脆弱,因為她是黨員,是書記,是社區防疫工作的領頭人,絕不能倒下。駱婷盼望著愛人能早點醒來,她的小家團圓,她的大家無恙。然而,最壞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2月13日下午4點,駱婷正在卡點執勤,手機響了起來,是醫院打來的電話,通知她立即趕過去。駱婷慌了神,預感到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她恨不能插翅飛到醫院。一路上,催促的電話接二連三。當她踉蹌著跑到醫院時,陪她走過半生的愛人已經安靜地躺在監護室門口的推車上,沉沉睡去了。平時高大威猛的他,身形已經萎縮,卸下包扎的紗布,頭部已經面目全非。駱婷一下子癱倒在地,頭腦一片空白,整個人徹底崩潰。這20多天里,她都沒有真正好好地看看他、陪陪他、照顧他,現在連他最后一面也沒有見到,他就永遠離開了。女兒抱住她,一遍遍地哭喊:“我已經沒有了爸爸,媽媽,你要倒下,我可怎么辦?”
駱婷怎么也想不到,這一次竟是真的生死別離,家里的頂梁柱倒了,她的天空一下坍塌了,駱婷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一切。
駱婷的父親是王杰部隊的一名老兵,父親給她起的小名叫“先鋒”。此刻,駱婷在心里對自己喊:先鋒,你能站起來,要像一名戰士那樣,無論經歷怎樣的暴風雨,你一定能守住陣地!她擦干眼淚,料理完丈夫的后事,重新站到了疫情防控第一線。 駱婷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忘掉悲痛,全力回報家人、社會和組織,守衛好社區每一個家庭。
青春無悔,愛與奉獻讓黨旗高高飄揚

回想起那些日日夜夜,駱婷忘不了10多位70歲以上的老黨員自發組成小喇叭廣播隊,60多歲的黨員中心戶主動報名參加最危險的值班崗工作,25人在抗疫一線遞交入黨申請書,200多名志愿者加入防疫一線,社區全體黨員“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社區全體居民擰成了一股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駱婷所在區率先被列為低風險地區,她所負責的社區沒有出現一例確診病例。黨旗高高飄揚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2020年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武漢東湖新城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回信,高度評價廣大社區工作者不懼風險、團結奮戰,充分彰顯了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偉力。這是對全國400萬名社區工作者逆行戰疫的最美評價。作為基層最普通的一名社區工作者,駱婷在這場大戰大考中,無愧無悔。她想對鼓樓花園社區5244名居民說一句:“我們一起守住了陣地,守住了家。”她還想對摯愛的丈夫說一句:“如果還有來生,我依然希望與你、與我們的小家、我們的大家、我們的國家休戚與共,生死相依!”
“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慨然一躍風雪去,只把犧牲作凱旋。“疫情不退,誓言不忘,我們不退。”“群眾利益無小事,百姓安康大過天”。駱婷表示,她會繼續和社區黨員一起,慎終如始、再接再厲,夯實聯防聯控基礎,筑牢群防群控防線,切實解決好群眾實際困難,堅決守護好轄區百姓的健康安全,在平凡的崗位上再立新功。
終身學習,知識力量助推社區建設
駱婷認為,身為一名基層社區干部,需要不斷充電跟上社會發展步伐,報名國家開放大學江蘇分部徐州學習中心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既滿足了個人發展需要,也是崗位職責所在。因為養老是關系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民生問題,以她所在的鼓樓花園社區為例,2344戶5244名居民中,年老體弱人群就占20%以上,如何團結和服務好社區家庭,回應社區群眾最迫切的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了這位“小巷總理”日思夜想的重要課題。
去年9月入學以來,駱婷克服繁重的社區工作,自覺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主動擠出時間,積極請教老師,堅持面授輔導、網上學習、自主學習相結合,力爭學好學透知識,并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于工作和生活實踐,更好地服務社區和居民。
作為社區主要負責人,她建立“1+N”黨員聯戶工作機制,認真做好垃圾清運、樓道粉刷、道路翻新、停車位規劃等50余件為民實事好事,設立“凝心工作室”“四點半課堂”“老年熱線站”等公益平臺,將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讓昔日的“老舊散亂”小區變身為“幸福高地”。鼓樓花園社區被評為江蘇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駱婷用言行詮釋了一名基層黨組織書記忠誠擔當的黨員本色、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