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哥”和他的“良心油條”
在河北省保定市銀杏路的一家早餐店外,每天都會出現長龍般等候買油條的隊伍。這家早餐店炸油條堅持不用“復炸油”,并憑借“賣的不是油條,是生活”這一獨特的經營理念贏得了眾多市民的信任。這家早餐店的老板就是保定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油條哥”劉洪安。
小老板打出良心牌
在保定打拼的這些年來,劉洪安經歷了太多太多:工作不理想的苦悶、創業失利時的艱辛及惡劣的居住環境,使他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屋漏偏逢連陰雨,劉洪安的母親2008年又突發腦動脈瘤破裂,生命一度垂危,后經社會各界和親朋好友救助,他的母親終于轉危為安,劉洪安的病情也得以控制。
通過這么多的坎坷后,劉洪安對生命、健康和親情、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對社會多了一份責任和感激:“錢重要,健康更重要”、“做吃的東西,就要對得起自己”,更要對得起他人,對得起社會。隨后,劉洪安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全用油、杜絕復炸”的標語牌掛在了店面上昭示于眾,并貼出了進貨渠道明白紙,準備了驗油勺,驗油勺旁還貼上了從互聯網上搜集的快速驗油“小竅門”——“以前的油用勺子舀起來,里邊可以看到‘黑星星’,而油條吃下去也感覺‘頂胃’……”
劉洪安提出拒絕使用復炸油的時候,他的家人很反對,覺得好好的油倒掉了可惜,而且成本增加了,油條每斤也漲了1元,擔心顧客嫌貴不買。現在,全家人的忙碌已經說明了一切,從杜絕使用復炸油開始,他每天都會比過去多賣出200元的油條。他說,人不能昧著良心圖眼前小利,如果顧客吃出毛病來,那和圖財害命有什么區別?只要講良心,講誠信,就能有回報。
如今,在保定市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下,劉洪安將原來的小店改建裝修,建成了“油條哥快餐店”,配置了現代化的廚房和干凈衛生的餐廳,還裝上了暖氣。此外,他還在專家的幫助下對油條進行了“無堿無礬”改良。雖然平均每斤面就要用一個雞蛋,成本多了,但價格沒漲。“我們做的就是老百姓的食品,照顧顧客的感受。”
劉洪安說,做良心油條本是一件小事,卻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說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必須堅持并做得更好、更健康,讓更多人滿意。
從“良心油條”到“良心面包”
在探索將油條量產化的過程中,劉洪安發現烘焙食品與油條相比食用更健康、能更好地保持營養,且便于量產和保存。因此,他便確定了發展烘焙食品的目標。此后,他歷時半年時間,到北京、廣東、河南、福建、山東、上海、江蘇等十余個省市,對設備和原材料反復考察,多方比較,最終確定了使用目前國內一流的生產設備以及業內公認最好的山東產面包粉,并通過了保定市質監局的驗收,取得了QS認證。
他透露,在生產工藝中融入了傳統的發面技術,使面包口感更加細膩、麥香更純、營養保留更全面。目前,該廠每天面包產量為6萬個,最大生產量可達每天12萬個。當前接到的面包訂單已經飽和,接下來計劃增加設備,生產更多烘焙類產品,并在保定市區率先開辦直營店,再逐步向周邊地區擴展。
現在,已與劉洪安簽訂供應合同的華萊士快餐華北區經理稱,在劉洪安的“良心面包”試生產期間,曾廣泛邀請消費者進行免費品嘗,顧客普遍反映“口感香醇”、“麥香味濃厚”。“和劉洪安合作我們放心”,該經理說。
熱心公益回饋社會
劉洪安雖然被授予眾多榮譽,但他依然低調踏實,保持本色。他總說他的成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政府和社會給予了他很多的關心和幫助,他就有義務有責任回報社會。為此,他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為社會福利院的孩子們送去愛心與關懷;在保定“7·21特大洪澇災害”后為災區捐款5000元;四川雅安廬山7.0級強烈地震發生后,把一天的營業收入捐贈給災區;加入愛心水站的活動中,獻出一點愛心,還為阜平山區兒童免費提供午餐,他希望通過自己微薄之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除此之外,劉洪安還積極參加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在2012年6月他和《燕趙都市報》倡議發起成立了“河北良心油條聯盟”,倡導大家做良心食品,鼓勵商戶們加入進來,參與了由保定市文明辦聯合《保定晚報》發起的“保定晚報良心餐飲自律群”活動,號召更多的餐飲單位加入到誠信經營的行列中來。他分別參加了省、市食品安全領域道德誠信專題講座,并發言。他還受邀到邢臺、唐山傳播誠信經營的正能量。在2013年10月他又被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聘為“河北省食品藥品安全道德誠信形象大使”。2013年9月26日劉洪安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誠實守信模范。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