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電大楊子湘:村里事就是自家事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駐村工作隊隊長楊子湘爬上電桿安裝路燈,既當指揮員又當力工,把村里事當成自己家的事來做。
我是遼寧廣播電視大學駐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甘招鎮西赤里赤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我作為第一批扶貧干部人選,于2014年7月23日進駐西赤里赤村,至今駐村扶貧已有兩年多。
我大學學的是會計專業,在單位從事過4年基建工作,這些知識和經歷在駐村幫扶工作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僅修路一項,我自己畫圖、做預算,為了節省經費,組織帶領村民自己干,我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既當瓦匠又干力工,哪里缺人就頂哪里,把村里事當成自己家的事來做。修路時,所有的材料都堆放到公路上,為防止夜間水泥丟失,我和工作隊隊員張小龍輪班在料場值班。當時正趕上端午節,我愛人來探望,也陪我在料場值了一夜的班,我的私家車就當作工地夜間值班車,我和愛人住在車里數了一晚上的星星,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路修好后村民又提出安路燈,當時學校投入的34萬元修路款已經花完,我就通過私人關系找同學、朋友幫忙籌集來路燈材料,當村民張俊龍看見我爬上電桿安裝路燈的場景,真誠地說:“真想不到,你們這些大城市的知識分子也能干這些粗活、重活,看著你們真心實意地工作,我們這心里暖乎乎的。”行動是最好的語言,是真情和實干,讓我們贏得了全村人的信任與支持。
我們專門以貧困戶脫貧增收為目的組織的合作社——喀左縣順豐南瓜種植專業合作社于2016年4月10日正式成立。合作社的217名社員全部是村里的建檔立卡戶。在喀左縣扶貧局的支持下,合作社租了16公頃土地,給貧困戶每人分了0.06公頃;駐村工作隊所在單位還提供11.04萬元的種地資金,貧困戶不用投入種地成本即可進行生產。
今年,合作社一共種植了13公頃南瓜套種玉米,3公頃豆角,豆角收獲后二茬種的是油葵。目前,在合作社的精心管理下,3公頃豆角已經收獲完畢,一共收獲了4.85萬公斤,第二茬油葵長勢也很好,南瓜地套種的黏玉米正在采收青玉米上市。然而,青玉米不好賣。在青玉米剛熟的時候因為沒有銷路,我和張小龍拿了一些去縣城的早市賣,從早上5點蹲到8點早市結束,一共賣了30穗,拿著賣的15塊錢,我的眼淚差點流出來——農民掙點錢真是太不容易了。后來,朝陽電大紀委楊書記一行來我們工作隊調研,幫我們聯系上朝陽批發鮮玉米的張經理,每天可以收1萬穗,每穗0.5元,貨到付款。至此,青玉米的銷路終于完全打開。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到底是農村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改變著農村?這些話題,就留給未來的青山綠水作答吧。我們將努力締造一道道美麗的彩虹,把它掛在我們曾經灑過汗水、流過淚水、心中永遠深愛著的西赤里赤村。(來源:2016-10-20遼寧日報)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