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國開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校園文化

【學子風采】“高鐵焊接大師”李萬君:焊槍繪就神奇天路

人物背景:

李萬君,2012級專科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數據技術方向)專業,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先后參與了我國高速動車組、鐵路客車、城鐵客車、特種車輛的轉向架構架焊接工作,總結并制定了20多種轉向架焊接規范及操作方法,完成技術攻關100多項,其中取得國家專利21項。他組織建立的焊工技師工作室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李萬君技能大師工作室”。先后獲得長春市特等勞模、吉林省高級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等榮譽,并在2012年光榮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日前被評為2015年全國“事跡特別感人的百姓學習之星”。

李萬君以藝術品的標準要求自己的每一個焊件


高鐵焊接大師李萬君

喜歡李萬君,不止因為他神乎其技,敬業報國,還因為他質樸無華,猶如原玉。

行走在焊接江湖,李萬君所到之處,常被無數“君粉”前呼后擁、團團圍住。百度李萬君,關于他的發明專利、精彩故事,汗牛充棟。在焊接世界里,這個來自中國北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線技術工人,就是天王級別的耀眼巨星。

從一名默默無聞的職高畢業生,到被總理盛贊為“高鐵焊接大師”,到捧得中華技能大獎,再到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28年間,李萬君用焊槍繪就了一條神奇天路,但他始終保持著至真本色,牢牢扎根一線,做事腳踏實地,處世真誠坦蕩……

“我來,就是爭第一的!”

1997年,長春市焊工大賽現場,高手云集。

29歲的李萬君,首次代表長客參賽,作為最年輕的選手,他根本未被其他老技工放在眼里。

實操項目共3項:管座焊、薄板焊、仰臉焊。開賽哨聲一響,李萬君首先對準最耗體力的仰臉焊發力,在賽場巡視的市領導走到他身邊時,不禁停住腳步,連連稱贊:“焊的好!”

沒想到,李萬君站了起來,大聲說:“焊的好,不是目的;我來就是爭第一的!”盯著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市領導笑了:“話說的挺大啊,你可知,歷屆市賽的第一、第二都在這兒呢!”

李萬君臉通紅,低下頭使勁焊。等考試結束,眾選手的焊件公開擺出后,大家爭著圍觀品評,李萬君擠上前去,一眼認出,所有人一致評價最高的3個焊件,全出自他手。

一個月后,比賽成績公布,理論考試同樣非常突出的李萬君,毫無懸念地拔得頭籌,考取狀元——此時,距他參加工作整10年。

自此后,李萬君經常有機會與不同單位的焊接高手切磋,技藝愈發精進,先后順利考取了碳鋼、不銹鋼焊接等6項國際焊工(技師)資格證書,成為滿腹絕技的全能型超級焊工。

說起李萬君的絕技,不是親眼看見,絕難相信——在他手中,兩根僅有3.2mm直徑的不銹鋼絲,可以瞬間被分毫不差地對焊在一起,無須打磨,就可保證焊接處與鋼絲直徑一致,根本看不出是焊上的。

李萬君“三步焊接,懸絲吊裝50斤水桶”的神功,更令所有觀者直呼“一發千鈞,演繹了長客工人版的‘步步驚心’”——第一步,將一根直徑2mm的細鐵絲,點焊在鐵架橫梁上,并使它能夠承重50斤水;第二步,把直徑2mm鐵絲換成1.2mm的點焊,同樣使它承重50斤水;第三步,將兩根1.2mm的細鐵絲對焊后,焊在橫梁上,再吊裝起50斤重的水桶……

20外,只要聽到焊接的聲音,李萬君就能判斷出電流電壓的大小、焊縫的寬窄、平焊還是立焊、焊接質量如何,絕無差錯!”工友們無不服膺。

李萬君兒時喜歡繪畫和雕刻,悟上焊接這門技術后,他便以焊槍做筆、焊弧為刀,在鋼鐵上作畫、施雕,力求使一招一式、一件一物都彰顯藝術之美,因此,他的每一個焊件,也都被公認為是“藝術品”。

出神入化的焊接技術,精益求精的內在追求,使李萬君勢不可擋。從1997年至200710年間,他共3次代表長客出征長春市焊工大賽,3次連拿第一,創造了此間紀錄。

借助“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平臺悉心帶徒


長客高速動車制造車間

越劍性利,非淬礪而不铦

“溪水遇到阻礙,就能激起浪花”,喜歡這句話的李萬君,并不諱言他有過人生低谷。

那是1987年,19歲的李萬君職高畢業,分到長客配焊車間水箱工段。受限于當年生產條件,廠里流行一句順口溜:“遠看像逃難的,近看像要飯的,仔細一看是水箱工段的。”

不親身體會,不知這個崗位的苦臟累:“成天趴在帶油的鋼板上作業,手中焊槍噴射著2300烈焰,焊豆子一崩,衣服全是洞和油,口罩戴一會兒就黢黑,夏天渾身大汗,冬天站在水池中給焊完的水箱打壓,又一身冰……”

一年間,同批進廠的28個小伙伴,25個想方設法轉崗了,沒有“門道”調轉的李萬君,“往回一瞅又苦又累,往前一瞅沒啥出息,悲觀又迷茫”。

李萬君的父親李世忠,是第一代長客工人,造過中國第一輛客車、第一輛地鐵,曾7次當選廠勞模。當時,李萬君所在的配焊車間,也有兩個勞模,一是機修班長屈偉健,全國勞模;一是段長張道祥,鐵道部勞模。

“既然走不了,就安安心心好好干,向勞模看齊,爭取干出一番事業!”李萬君想起了自己鐘愛的那段話:“小溪為什么能抵達大海?就是因為遇到障礙時,它懂得靜下心來,慢慢積蓄力量,提升自己,最終去超越障礙……”

從此,看哪個師傅活好,李萬君就去旁邊看。下班后,他到處踅摸邊角廢料,用絲袋子裝上,背著每袋重50多斤的“寶貝”,橫跨廠區走上3里地,讓當刨工的老爹幫他加工成坡口試驗片,再背回車間,起早貪黑地練,每天要焊掉近300根焊條。

“廠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個水箱,我總會多焊20個,我還喜歡變換各種姿勢焊,結果帆布工裝壞得特別快”,李萬君告訴記者,當時廠里兩年發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不夠穿,就自己上市場買。

一次練習中,李萬君左眼不慎扎入焊渣,他急忙趕到醫院挑出來,每天換完藥,他接著堅持用右眼練。“我想,如果獨眼都能焊好,用兩只眼睛就更厲害了”,他風趣地說。

越劍性利,非淬礪而不铦;人性懷慧,非積學而不成。1988年,長客與民主德國合作生產軟臥車,一天,段長發現李萬君剛焊完的兩個東德車風缸十分漂亮,忙打斷他:“先別焊了,一會兒外方要來參觀,你再焊,萬一手上沒準兒,干得不如這兩個,怎么讓人家看?”李萬君樂了,底氣十足地說:“放心!我保證干多少都一個樣!”東德專家步入車間后,果然被李萬君的焊功深深吸引,圍在他身旁久久不去。

也是在上班第二年,李萬君在車間比賽中輕松奪冠,隨后又在全廠大賽中一舉摘銀。廠里的“大筆桿子”形容道:“在萬君手里,無形之針統馭著耀眼電弧,在冷硬的鋼鐵之間亦剛亦柔,或翩若驚鴻,或沉如泰山,自如演繹,講述著這個鋼鐵繡者的神功與不凡……”

“一個人最怕鼓勵,那以后,我學技術的勁頭更足了,也真正愛上了焊接這一行!”李萬君呵呵一笑:“愛好就是動力,加上耐力推動,特別是體驗到做個技術工人的榮譽和社會地位后,就形成了一個良性體系,讓你拼命去追求,總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

不懈創新,“智造”高鐵“飛毛腿”

2004年,中國開啟高鐵時代大幕,和所有長客人一樣,在轉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車間的李萬君,心潮澎湃,摩拳擦掌,準備好好大干一場,讓中國鐵路客車實現“貼地飛行”。

轉向架是軌道客車的走行部分,就好比人的兩條腿,直接影響著車輛的運行速度、穩定和安全,因此,轉向架制造技術,被列為高速動車組的九大核心技術之一。李萬君暗下決心,一定要用自己的精湛技藝,為高鐵安上可靠的“飛毛腿”。

2007年,作為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車型,從法國阿爾斯通引進的時速250公里動車組在長客試制生產。列車轉向架橫梁與側梁間的接觸環口,是承載整車約50噸重量的關鍵受力點,也是決定列車能否實現速度等級提升的核心部件,按常規焊法,因焊接段數多,接頭易出現不熔合的缺陷,質量根本無法保證,一時間成為阻礙生產的攔路虎。

“能否一槍把這個環口焊下來呢?”李萬君的想法,連法國專家都認為是“匪夷所思”——周長600毫米的環口周圍,有橫梁和其他障礙絆腳,就算拿毛筆圍著走一圈,沿環口畫出的筆鋒粗細都無法保證均勻一致,更別說提著焊槍了。

藝高人膽大的李萬君,決心一試。他在模型上反復演練,一邊沿著環口不斷變換體態、步伐和呼吸頻率,一邊端住焊槍勻速往復擺動,隨時調整電流電壓,精準控制熔池溫度……經過1個多月摸索,終于交出了合格樣品,經超聲波檢測和射線探傷,焊縫完美無缺!

立足于此,李萬君歸納總結出了“環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掌握該操作法后,每個成熟焊工都能將這個“卡脖子”的環口焊接一氣呵成,并保證質量,這項創新技術,也迅速被納入長客生產工藝文件中。

“這是當今世界上最高級的焊接機械手都無法完成的動作!”目睹中國焊工的鬼斧神工,一向高高在上的法國專家大為震驚,不得不承認,中國人的生產質量比他們規定的技術標準還要高,不僅吸收消化了,而且超越了。

2010年,長客采用全新工藝研制出一款車,新工藝要求轉向架橫梁與側梁之間管管對接,這種結構從沒見過,使用傳統手工焊接方法,達不到工藝要求,為此,公司引進了氬弧焊管管半自動焊機,可試焊了兩個轉向架的8個口,竟全部報廢。

關鍵時刻,又是李萬君挺身而出。他將半自動焊設備套在管上,焊槍對準管縫,憑借豐富經驗,手動調節焊嘴擺動幅度和前行速度,根據不同焊層確定不同的電流和電壓,結果,試驗的焊接構架全部合格,一舉填補了我國氬弧焊焊接轉向架環口的空白!

“據此,李萬君總結出了《氬弧半自動管管焊操作法》,并成功獲得國家專利,不僅在各種出口城軌車生產中被廣泛應用,也為我國以后開發和生產新型高鐵提供了寶貴依據。”長客工業化部焊接博士段珍珍感慨地說:“解決現場工藝問題,李萬君最有辦法,有時我們研究了一天,不如他提一個建議,這是一種很好的互補。”

“要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不能光靠有限的科研人員,我們每一個技術工人都要爭當創新主角”,李萬君對記者說:“這就好比我們生產的動車組,節節都給力,動車才精彩!”

本著這一想法,李萬君積極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先后摸索出20余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法,完成技術革新70多項,助長客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累計為企業直接節創效益800多萬元,至于為我國批量生產高鐵所作出的間接貢獻,那就“大得無法衡量”了。

技能報國,屢拒國際獵頭

就在李萬君厚積薄發,盡展“技能報國”之志的過程中,一項項榮譽紛至沓來:吉林省高級專家、中國北車金藍領、中央企業知識型先進職工、全國技術能手、火車頭獎章……在此前后,眾多國內外獵頭也盯上了這個“焊接奇才、無價之寶”,常有企業向他暗拋橄欖枝。

其實,早在2002年,日本一家大型船廠就“相中”了李萬君——當時,李萬君被省外辦選中,赴該船廠勞務輸出一年。由于不相信中國人的技術,在焊接兩個船艙蓋的重要連接口時,日方重金外聘了一位本國專家,后來偶然發現,李萬君焊這個部位竟有如神來之筆,質量水準甚至在日方專家之上,從此,誰見到他都恭敬點頭:“李桑,中國來的高手!”

一次,焊接吊耳時,高難度的“挑立焊”難住了頭發花白的日本管事——這種焊法要求自下而上焊接,對熔深和熔池形態控制有特殊要求,連針鼻兒大小的缺陷都不能有,現場諸多業內專家均力不能逮。緊要關頭,只見李萬君屏住呼吸,穩操焊槍,讓熾熱的電弧靈巧地游走在堅硬的母材之上,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全部操作,且完美無瑕。分外挑剔但崇尚技能的日本人,紛紛由衷地豎起大拇指

一年勞務期滿之際,船廠極力挽留李萬君,但被他婉言謝絕。李萬君歸國后,日方老板巖永每次來中國,還都會去看望他,一起吃個飯,敘敘舊,足見對他的敬重與不舍。

2005年,幾位新加坡客人見識李萬君的驚人技藝后,也是再難割舍,開出“10倍月薪、全家綠卡”的條件,盛情邀請“李先生”赴新工作,同樣被他婉拒。

多年來,所有外界高薪聘請,李萬君無一例外全部回絕,很多人認為他“冒傻氣”,但他說:“錢永遠掙不到頭,沒有長客,沒趕上高鐵時代,咱啥也不是,人不能忘本,咱得回報企業,報效國家,干好高鐵,到時候讓老外給咱中國人打工!”

“既然鐵定心留在長客,不如趁現在功成名就,調到管理崗位去,何必苦哈哈地待在又臟又累的生產一線?”不少人善意地提醒李萬君。實際上,公司領導也曾就此征求過李萬君的意見,沒想到,他本人卻并不“感冒”。

“廠里大學生有的是,不缺管理人員。我是一名技術工人,如果離開生產一線,手藝會慢慢荒廢,也沒法參與項目攻關了,還怎么為企業最大程度創造價值?”李萬君說。

懷著這份赤子之心,李萬君一如既往,腳踏實地行走在焊花飛濺的生產線上,不僅用精湛技藝屢屢超越外方技術標準,還開始參與制造標準、甚至創造標準。

2008年,長客從西門子引進時速350公里的高速動車組技術,因德方此前也無如此高速的運營先例,轉向架制造成為雙方共同攻關的課題。帶著領導的重托,李萬君作為“焊接工藝評定專家組”成員,參與編制了《超高速轉向架焊接規范》,解決了批量生產的難題。

此后,針對員工操作技能參差不齊,沒有具體規范的問題,擔任車間焊接監督組組長的李萬君,還陸續制定了《轉向架鉚焊工標準操作手冊》《各種車型焊縫接頭的修磨標準》《焊接藝術化標準》,把自身嚴謹的質量追求,變成了廣大焊工的操作規范。

“普通車型時速80 公里,結實就行,但制造高鐵,掉一個焊渣兒都可能造成車毀人亡,必須表里如一,既不能有絲毫瑕疵,還要美觀整齊,讓每一個焊件成為藝術品”——遵循李萬君制定的操作標準,車間焊接質量大大提高。

無私傳藝,勁書培訓奇跡

為充分發揮“能人效應”,2010年,長客創新組建了一批首席操作師工作站,作為公司手工焊“第一把式”,李萬君成為焊工工作站站長。當時,恰逢長客陸續招進40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補充焊接工人隊伍,如何在一年之內讓這些初出茅廬的新人形成頂崗能力,成為擺在“李站長”面前的一項首要艱巨任務。

李萬君反復揣摩,吃飯時常拿著碗筷發呆,很快研究出一套快速培訓法,他根據學員的體態胖瘦、走路姿勢、運槍習慣等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案,因材施教,一撥撥示范。怕耽誤時間,他不敢多喝水,如廁都一路小跑,累病了就用藥頂著,體重掉了20多斤。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自身智慧和拼勁兒,李萬君創造出焊工培訓史上一個奇跡——400多名學員全部提前半年考取國際焊工資格證書,而且全部是一次性通過考試——要知道,一般一個焊工至少得積累2年實操經驗后,才有可能考取此證,而且很難一次性通過。

“由于培訓周期大大縮短,這批新人得以提前上崗、提前創效,迅速成為生產高速動車組的生力軍,解決了公司技術工人短缺的燃眉之急!”時任車間主任劉波告訴記者。

其實,“萬君教頭”早已名聲在外。2003年,省外辦請李萬君代為培訓125名農民工,他只教了5天,其中109人就通過了外方測試,順利勞務輸出到日本。此后,省內各勞務公司間盛傳一句話:“只要招來人,不怕沒技術,找到李萬君,5天保教會!”

2005年的一天,李萬君看到孫進技校的老師正在基地教學生薄板焊接,他信步湊了上去,這一看,發現了問題,于是一邊糾正,一邊拿過焊槍演示。“哇塞!這是真正的高手呀!”學生們尖叫起來,拗不過校方盛情邀請,那段時間,李萬君一有空就去指導孩子們。

善為人師的李萬君,內心里也樂為人師,他說:“只有無數本領高強的技術工人做支撐,才能頂起中國制造、實現中國創造,所以,教會的徒弟越多,我感覺越光榮。”

李萬君帶出的20多個“嫡系徒弟”,現在全是車間技術骨干,且頻頻在省市大賽中獲獎,2013年長春市焊工比賽前三名,均出自李萬君門下,有10多個徒弟已成為吉林省首席技師,有的還獲得了火車頭獎章、市五一勞動獎章。

“我師傅教徒細心、悉心,他的教學方法不死板,靈活,幽默,互動多,讓人很愉快地就學會了……”“師傅不僅教技術,也教工作態度、為人處世。他愛崗敬業,執著認真,遇到難題,他帶頭加班攻關,就是個干,直到把問題解決了,在他言傳身教下,我們還力求每道焊縫都完美……”提起萬君師傅,徒弟們無不欽佩、愛戴有加。

近年來,為滿足長客30多種車型的生產急需,李萬君還先后組織集中培訓近160場,為公司培訓焊工1萬多人次,使他們成功考取各種國際、國內焊工資質證書2000多項。

特別令人感動欽佩的是,在本單位無私傳藝的同時,李萬君還打破門戶之隔,把自己多年摸索出來的“獨家秘籍、全部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外單位技能高手——作為當地工會命名的“高技能人才傳承師”,截至目前,他已為吉林省、長春市,乃至省市工會對口援疆地區的兄弟企業培訓高技能人才2000多人次,其“點石成金”的美名,也傳遍四海。

一次,一汽專用車廠從日本承攬了加工60輛加藤車的訂單,但焊接試件均被業主“槍斃”,請來的大學焊接教授,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相關培訓。眼看距交貨期限只剩20個小時,該廠慕名找到李萬君,他立即趕到現場,詳細解說操作要領,不僅讓該廠焊工的技術水平一夜之間得到飛躍,焊接的試件全部通過了日本專家的認可,還為該廠保住了一塊重要市場。

“以萬君授課方法之新、培訓成果之顯著,恐怕‘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再世,也會自愧不如”,曾帶隊援疆的吉林省總副巡視員穆曉東表示,李萬君桃李天下、盡心為師的風范,不僅成就了無數焊接高手,更從一個純樸善良的工人角度,全新詮釋了“師者”的深厚內涵。

帶隊攻關,永在前行路上

20112月,功勛卓著的李萬君,因“代表了車輛轉向架構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榮膺“中華技能大獎”。該獎是國家對優秀技能人才的最高獎勵,獲獎者素有“工人院士”之稱,至2011年,該獎設立16年間,全國只有140人摘得這項屬于一線工人的至高榮譽。

有幸榮獲此獎,李萬君萬沒想到,他說:“我不過是一直在做一名技術工人最根本的東西——干這個活,掙這份錢,就得練好技術、做好產品,盡量把手頭工作做到極致,就這么簡單,沒想到越干越大嚓!如果說有點成績,那也是企業的發展、高鐵的崛起,成就了我。”

“把一天的事做好不難,但難在一輩子永遠把每天的事做好”,人與人的差距,就這樣逐漸拉開,這也是李萬君能夠在我國數千萬技術工人中最終脫穎而出的關鍵原因。

正因具備這份永遠追求卓越的特質,在榮譽面前,李萬君并未止步。2011年底,他領銜的焊工首席操作師工作站被人社部命名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立足這一平臺,李萬君精心演繹著“傳承技藝、帶出隊伍、集體攻關”三部曲,率領自己培養出來的技術梯隊,一次次努力問鼎高端,一次次奏響完勝凱歌。

4年來,李萬君帶領工作室41位成員完成難題攻關和五小成果150余項,其中104項獲獎,總結先進操作法32項,取得國家專利21項,還有5項正在申報……”車間黨支部書記王卓告訴記者,車間每逢遇到急難重任務,李萬君都會率隊承擔下來,從不講條件、不計較個人得失,由于擁有這樣一支創新尖兵,該車間的五小成果、小改小革占整個轉向架制造中心的50%以上。

今年初,長客設計的時速350公里國產化動產組在制造過程中遇到一個棘手問題——由于轉向架側梁扭桿座連接口處被設計成了獨有的弧形,致使焊接難度驟增,工人試焊了7個,射線探傷都不合格,眼看生產受阻,李萬君再次帶領徒弟攬過重任,廢寢忘食攻關2個多月,終于通過調整焊接順序與焊接規范,創造出一套新的操作法,成功拿下了這個不規則的復雜焊縫,突破了國產化動車組批量生產的瓶頸。

412,是個周日,記者在車間見到李萬君時,剛招收了20多個“90后”新徒弟的他,正緊張地指導大家采用高難度的挑立焊技術修補一批采購來的制動缸構架吊座。這批吊座共96個,因為生產廠家的質量瑕疵,運到長客后無法裝車,嚴重影響到生產進度。“2天前接過這項攻關任務,我當天就琢磨出了修補方案,加班加點干到現在,還剩最后6個吊座就全修補完了,總算能保證生產了!”李萬君露出欣慰之色。

417,李萬君的名字,又出現在了“全國勞動模范”擬表彰人選公示名單上,這意味著,他將實現一名技術工人的職業榮譽“大滿貫”。“高興,當然高興!”提起這,47歲的李萬君笑著對記者說:“我想,有一天,我肯定會比現在更高興,那就是--看到我們親手制造的國產化高速動車組昂首走出國門,我堅信,只要我們高鐵工人永遠前行在創新路上,這一天就不遠了!”(轉載自《工人日報》 文/李寧 攝影/楊旸)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庞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特殊技巧| 至尊百家乐官网年代| 棋牌百家乐程序破解| 玉门市| 百家乐布| 百家乐官网赌博软件下载| 手机百家乐游戏| 百家乐官网保证赢| 大发888下注| 上海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赌博论坛博客| 威尼斯人娱乐平台注册| 美高梅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墨尔本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郑州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官网下载| 法拉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视频游戏道具| 广发娱乐城| 百家乐大西洋城v| 金榜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看大小路| 百家乐官网牌路分析仪| 边城棋牌游戏下载| 百家乐赌机厂家| 百家乐官网破解仪恒达| 青朋棋牌游戏| 百家乐衬衣| 百家乐官网有没有破解之法| 东方夏威夷网站| 威尼斯人娱乐场 送2688元礼金领取lrm64 | 澳门百家乐官网实战视频| 大发888宫网| 百家乐赢钱公式冯耕| 锦屏县| 太阳城在线娱乐| 百家乐二代皇冠博彩| 南京百家乐官网菜籽油| 曲阳县| 456棋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