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兩會代表委員】柴閃閃:中國夢的青春踐行者
編者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分別于5月22日和5月21日在北京開幕。國開之聲將繼續推出“我們的兩會代表委員”專欄,宣傳報道國家開放大學體系校領導、師生、校友中的兩會代表委員,彰顯國開人的時代風貌與使命擔當,樹立學校良好社會形象,激勵廣大師生努力進取,凝聚起開放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磅礴力量。

人物簡介:
柴閃閃,男,漢族,1985年1月生,湖北老河口人,上海分部2016級行政管理專業學生,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市郵區中心局接發員,現任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人物風采:
在代表團中,85后代表柴閃閃是最年輕的一位。作為上海郵區中心局的一名普通接發員,15年前從湖北來到上海后,他就一直奮斗在郵政系統的第一線。每天1萬多袋郵件的處理,讓柴閃閃逐漸從一名普通農民工成長為青年業務骨干,還把自己“寄”進了人民大會堂。
全國兩會期間,柴閃閃代表很忙,甚至一度被外界稱為“最火的快遞小哥”。
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柴閃閃的手機響個不停,其中許多都是媒體的采訪邀約。
柴閃閃代表是一名來自基層的農民工代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上了微博熱搜,成為媒體爭相關注的報道對象。
2004年,柴閃閃代表從湖北省老河口市來到上海,進入郵政系統成為一名扛包裹的郵件轉運員。“那時候,郵政快遞行業幾乎是全人工操作,最多的時候我一天扛過1萬袋包裹。”從業15年,柴閃閃代表見證了我國快遞行業的高速發展。
柴閃閃和大伙兒卸完那如山的包裹,就坐在月臺前稍作休息,那時候的他在心里想,“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的工作也能有個屋檐?”
隨著中國快遞業的快速發展,快遞小哥幾乎已經成了人們最為常見的服務群體之一。柴閃閃迎來了自己的“屋檐”——一樣的工作機會、工作報酬,還有了參加勞動競賽展示自己才干的機會。2011年,上海市郵政分公司舉行業務練兵大賽,柴閃閃在分揀中心1平方米的地方下功夫,記住了全國2600多個地名,并快速畫出全國鐵路干線圖。雖然柴閃閃現在有手持終端支持工作,但他倔強地說,“我不能丟了基本功。”
今天的柴閃閃就像很多收入得到提升、擁有了一定技術的農民工一樣,渴望計算機操作、信息技術、創新管理等更“時髦”的培訓,“想在大城市打拼出個樣子來,但是不吃再像從前純粹靠拼體力。”
柴閃閃內心渴望不一樣的“屋檐”。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之后,他時常深入基層走訪調研,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柴閃閃代表帶來了《關于快遞外賣行業中農民工更好融入城市的建議》。
“快遞、外賣行業一般采用直營或加盟兩種運營模式,這兩種模式下服務末端的快遞員待遇保障差別很大。”據柴閃閃代表介紹,加盟制運營模式下,快遞員的權益難以保障。
“加盟網點作為承包方要自負盈虧,為了節約成本和規避風險,大多不與快遞員簽訂勞動合同,往往以口頭協議替代,少有‘五險一金’的保障。”柴閃閃代表對于這種情況感到十分憂心,“快遞員大部分工作時間在騎行,多數公司會為他們購買意外保險,但很少繳納社保中的工傷保險,一旦發生重大工傷事故,意外保險一次性賠付了事,快遞員得不到工傷保險的有效保障。”
此外,快遞、外賣企業在工資發放上多數是采用“計件制”,按派件量來計算薪酬,這就要求快遞員只能通過多送貨物來增加收入,因此有近一半的快遞員每天工作10小時至12小時,沒有多余時間去學習和娛樂,導致沒有有效的提升本領和釋放壓力的時間。
“特別是在‘雙十一’等銷售高峰期,配送量呈爆發式增長,‘忙得腳不沾地’‘累得不想說話’是快遞員最大的感受。”柴閃閃代表說。
快遞小哥面臨的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福利保障低、受到的社會尊重不夠等問題,也得到代表委員的深切關注。
在柴閃閃看來,對他的關心,就意味著以快遞小哥為代表的新業態一線勞動者開始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更多關注,他和他的小伙伴的未來都將有“閃閃的機會”。
(本網綜合《工人日報》、上海教育電視臺等報道)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