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詞里的“人師”與“世范”
對全國1539萬專任教師的職業使命有哪些要求?正在醞釀出臺的《人民教師誓詞》將給出答案。
近日,教育部公布《人民教師誓詞(征求意見稿)》,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一舉措也被視為我國建立統一教師宣誓制度的前奏。教師誓詞應該包含什么內容?教師宣誓制度又將起到什么作用?
統一誓詞將激發教師使命感
全場近百人,新入職教師右手握拳舉過頭頂,異口同聲:“我是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宣誓: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履行教師神圣職責……”2015年參加工作的劉芳紅(化名)沒有忘記入職宣誓時的場景。從那一天起,剛從師范院校畢業的她成為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一名高中語文教師,“這段誓詞囊括了教師的職責要義,幫助我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角色轉變”。
2014年,河南省教育廳印發《河南教師誓詞(試行)》,河南成為設立教師誓詞的又一省份。事實上,早在2010年,貴州就開始啟動教師宣誓工作,上海、重慶、浙江寧波等地教師誓詞設立工作隨后展開。
記者查閱部分省市教師誓詞發現,在這些由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誓詞文本中,均包含“奉獻”“忠誠”“職責”等詞匯。各地或長或短的誓詞,也被打上了地域色彩的烙印。在鄉村教師眾多的貴州省,誓詞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呼吁教師能夠“扎根山鄉”,而重慶市則把努力建設“西部地區教育高地”寫了進來。此外,衡水中學、大連八中等學校也曾制定過教師誓詞。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范先佐認為,目前,除了教師,我國的醫師、警察、律師、國家工作人員都有自己的誓詞,而龐大的教師隊伍也需要有符合其職業定位和特征的誓詞。由國家制定統一的教師誓詞,將激發教師的職業自豪感、使命感,還能起到明確職業規范、行為底線和職業愿景的作用。
回歸職業本性
宣誓制度在西方由來已久。被視為世界上首份職業宣誓誓詞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出現在公元前5世紀,至今仍在醫學界影響廣泛。
“在教育領域,西方國家較早開始了教師誓詞。”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楊曉慧介紹,美國的“教育者誓詞”篇幅較長,強調教師的義務;日本教師誓詞貫穿日本傳統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而新加坡教師誓詞則強調教師職責,沒有提及教師義務,新加坡文化中的自律精神被充分體現。
“誓詞要回歸職業本性,追求有限目標,不可無限拔高”;“誓詞內容既要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質,還要體現時代風貌”……在教師誓詞制定和征求意見過程中,各種反饋意見隨之而來。
《人民教師誓詞(征求意見稿)》從宣誓職業立場、明確職業規范、彰顯職業理想的邏輯入手,重點解決“立志從教為了誰、怎么做、做成什么”的問題,范先佐分析道,“宣誓活動最為關鍵的是激發個人的情感認同,因此教師誓詞要有溫度,要挖掘出一線教師群體的生存狀態,回應他們的情感訴求”。
楊曉慧對此表示認同:“從教師的基本特點出發,選取最能打動教師心靈、最能引發教師共鳴的角度和詞匯,才能最大可能地增進教師的認同和接受。”
行為規范的對照
湖南省株洲市某小學校長李忠(化名)看到教師誓詞(征求意見稿)時感慨道:“從事教師職業本身就是良心活,這個誓詞看上去更像是教師行為規范的對照。”如今,從教近三十年的她依然站在三尺講臺上。在她看來,教師宣誓制度就是在時時提醒廣大教師常存“敬畏之心”。
“教師誓詞既是教師就職業本身對受教育者、外部社會作出的承諾,又是對自己的一種警示。”楊曉慧認為,思想意識轉化成行為準則是教師誓詞的最終目的,立足教師職業的基本道德規范和行為原則,通過誓詞劃定和傳遞教師職業行為標準,以此培育教師群體的職業精神。
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未來,一個肩膀挑著民族的未來。“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在教師節、新教師入職等關鍵時間節點舉行的教師宣誓儀式,將再一次顯示教師職業的獨特地位。李忠認為:“除了給予形式上的職業尊重,在日常保障教師職業待遇、職業權利,讓教師獲得職業歸屬感和滿足感,更為關鍵。”
【相關鏈接】
人民教師誓詞(征求意見稿):
我志愿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遵守教育法律法規,履行教書育人職責,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為教育發展、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努力奮斗!
宣誓人:XXX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