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國開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政策速遞

教育部印發《教育部科技司2017年工作要點》

關于印發《教育部科技司2017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教技司[2017]7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各計劃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根據《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點》,研究制定了《教育部科技司2017年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供工作中參考。

                                                                        教育部科技司

                                                                         2017220

教育部科技司2017年工作要點

   2017年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高等學校“十三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各項任務,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高等教育質量提升,有力支撐“雙一流”建設,扎實推進教育信息化年度工作,引領教育現代化建設進程,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

堅持引領創新,搶占原始創新戰略制高點

   1.加強創新基地平臺建設。根據國家基地專項規劃,組織高校力量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組織開展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和推薦,鼓勵和推動高校積極參與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布局新建一批面向重大科技創新方向、綜合交叉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持續推進高校工程化研究基地和野外臺站建設發展。

   2.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聚焦國家重大科技需求和科學前沿,支持高校自主開展高水平交叉學科研究,強化原理創新、方法創新和儀器裝備創新。鼓勵跨校開展研發合作,提出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建議。組織實施教育部科學事業費重大項目。

   3.完善穩定支持機制。制定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績效評估辦法,引導高校提高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強基本科研業務費政策指導和工作交流。推動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基本科研業務費。

   4.推進《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650)的落實落地,在勞務費的使用、間接費的統籌和推動建立有效率的科研服務管理體系上有所突破,支持建立預聘制、訪問學者等新機制。通過示范引領、經驗宣講,推動科研組織方式和聘用機制改革,加速形成現代大學科研機制。

2

堅持支撐發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5.創新國家計劃組織模式。充分發揮教育部科技委學部、戰略聯盟、協同創新中心的作用,加強項目策劃和隊伍組織,有效對接“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的實施,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年任務建議和2017年項目申報中體現高校整體優勢。

   6.服務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加強高校國防重點實驗室和國防特色學科的建設與培育,深入實施裝備預研教育部聯合基金計劃,為國防科技持續發展提供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人才儲備,成為支撐國家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的重要力量。

   7.支撐經濟轉型升級。實施《促進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推動全國高校建立、完善涉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各項制度和工作機制,形成良好的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環境。完善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統計和報告制度;開展國家技術轉移機構建設試點,支持推動大學科技園聯盟和高校技術經紀人協會等市場化技術轉移體系的建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空間和指導。

   8.服務國家科技決策咨詢。加強高校科技智庫建設,充分發揮高校專家的咨詢作用。以科技委為主體,優化戰略研究基地布局,持續開展戰略研究和政策咨詢。完善工作機制,加強高校科技成果的傳播和普及。

3

堅持科教融合,支撐教育質量持續提升

   9.將高水平科研基地和領軍人才作為“雙一流”建設的著力點。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面向學術大師、全球頂尖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建設一批科學家工作室,培育科研與教學有機融合的創新團隊。

   10.加快前沿科研成果進教材、上課堂。探索用科研計劃引領創新人才培養,挖掘科研項目的育人功能。支持課程、教材更新。鼓勵高校和企業加強合作,成立學術聯盟,產學研聯合育人。

   11.持續提升國際合作水平和學術影響力。研制印發《教育部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國際科技合作的指導意見》。繼續推動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和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建設,新建一批地方高校引智基地,以國際合作帶動創新能力和教育質量同步提升。

4

堅持開放協同,構建科研組織新機制

   12.著力推進協同創新。在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發展基礎上,持續推進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組織第一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驗收和第二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中期評估。大力推進省部共建,會同地方認定一批協同創新中心,構建協同創新體系。

   13.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研究制定教育部關于推進高校落實軍民融合戰略的若干意見,籌備成立教育部軍民融合推進委員會,組織召開高校落實軍民融合戰略工作會議,引導高校挖掘潛力,更加主動、更大力度參與軍民融合。

   14.積極融入區域創新體系。協調指導高校參與北京、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促進區域協同發展。鼓勵高校積極融入區域改革先行先試,在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15.參與全球創新治理體系。引導高校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開展創新合作、技術轉移與人才培訓。支持優秀科學家到國際組織、高水平國際學術期刊任職。研究出臺《教育部關于高校科技期刊發展改革的指導意見》,參與實施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

5

統籌教育信息化,維護行業網絡安全

   16.做好教育信息化統籌協調,加強頂層設計和理論研究,進一步明確教育信息化支撐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路徑與方式,調整工作思路,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制度安排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有所突破。

   17.持續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加快實現學校互聯網接入并完善網絡教學環境,推進數字校園建設,完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應用,提高資源服務供給能力,深化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

   18.推動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示范,試點探索以優校聯盟、校長論壇和教育信息化綜合實驗區等方式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推動、引領區域教育信息化工作開展。

   19.進一步加強教育行業網絡安全工作,開展網絡安全教育,實施網絡安全綜合治理行動,增強網絡安全防護,提升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6

堅持追求卓越,營造崇尚創新的文化氛圍

   20.深入學習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加強黨建,以上率下,堅定“四個意識”,推動高校科技戰線全面做到“四個合格”。

   21.在科研基地評估中堅持質量和貢獻的科技評價導向,引導高校改變簡單量化的評價,推動形成分類、開放、長效評價機制。加大力度落實《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適時組織檢查。

   22.加強高校科技管理隊伍建設。開展管理干部技能培訓和業務交流,發揮好專職管理人才和“雙肩挑”人才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科技管理隊伍。加強機關干部作風和能力建設。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博E百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bet365备用主页| 大发888官方888| 千亿国际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投注平台导航网| 新世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塑料扑克牌盒| LV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香港百家乐赌场娱乐网规则 | K7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bet365注册哪家好| 澳门赌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博狗官网| 中国百家乐官网技巧| 百家乐开发软件| 博发娱乐| 网络百家乐官网证据| 防伪百家乐筹码币套装| 爱拼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路冲铺面能做生意吗| 爱马仕赌球| 百家乐娱乐网开户| 百家乐三多注码法| 大发888-娱乐平台| 澳门百家乐加盟| 凯旋门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大发888更名网址6222| 百家乐官网棋牌游戏币| 百家乐官网视频游戏盗号| 信誉棋牌评测网| 博狗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大发888娱乐城打发888打发8| 百家乐开户就送现金| 土默特左旗| 百家乐赔率计算| 赌场百家乐官网是如何| 台湾省| a8娱乐城官方网站| 24山在风水学中应用| 代理百家乐官网试玩| 澳门百家乐官网网站bt|